本报讯(通讯员张文亚)为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作用,高蓬镇周密安排,组织农村“五老”人员、村“两委”干部、种植技术“土专家”、党支部书记等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广播喇叭,为村民们讲政策、倡新风、传技术。
在钮店社区,“五老”人员张庆才正用大喇叭进行移风易俗宣传。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红白事简办的好处,强调过度攀比、铺张浪费的弊端,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时还用本村的鲜活案例让老百姓对移风易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张庆才曾是一名医生,退休后,他充分利用自己口才较好的长处,当了村里的临时广播员,发挥余热。在村广播室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环境卫生等内容,通过他的声音,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乡亲们的心田。
王雷刚是东牛村的一名“两委”干部,他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这一传统而有效的传播工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村民解读养老保险政策,消除群众顾虑。他用生动的案例、贴近生活的比喻,深入讲解政策的好处、缴费方式、领取条件等,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除了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外,王雷刚还经常通过大喇叭及时、准确地传达医保等政策,让乡亲们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内容,明白政策带来的实惠,让党的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但如何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却是许多村民面临的难题。在马村,种植大户成保祥在大喇叭广播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春季种树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传授村民选苗技巧,用自己多年种植总结的经验,帮助村民提高苗木成活率,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在位村,村党支部书记位跃辉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不仅干工作是一把好手,工作之余还经常根据工作感受创作打油诗、顺口溜等,将乡村的日常生活、政策法规、文明风尚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些作品通过大喇叭进行传播,朗朗上口、寓教于乐,不仅让村民们收获了知识,还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位跃辉自编的顺口溜,让农村大喇叭广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农村大喇叭广播覆盖面广、传播力强,贴近群众、易于接受。下一步,高蓬镇将继续发挥大喇叭的独特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宣传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