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新型农民”致富有新招

时间:2009-09-02 15:10:30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这几年,我市围绕农民增收,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搭建发展平台。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中,一批批农民脱颖而出,潇洒地耕耘在希望的土地上,成为了“新型农民”,辐射和带动着广大农民致富奔康。
                “双轨”家庭奔小康
    你种田来我经商,“双轨”家庭奔小康。西城区小奇连村农民李春宏脑子活、懂经营,做起了塑纲门窗加工生意,为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安装门窗,现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而他的妻子是个养猪能手,在管好家务和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她还养了6头肥猪,每年收入也颇丰。
如今,像李春宏这样“双轨”的家庭,在定州越来越多,他们一方种地,一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或搞农产品收购转销,或在县域或镇上租门面、摆摊位等等,以“双轨”经营的方式,极力拓宽致富门道奔小康。
                    亦工亦农促增收
    在外地跑了2个月没找到理想工作的叮咛店镇农民王素珍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了。她如今在双天民营工业基地的一家刀具厂工作。王素珍在工作之余,还可回家干点农活,过着亦工亦农的生活,半年下来,积蓄倒也不少。
这年来,我市在城乡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小企业遍地开花,民营经济组织个数达到21349家,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力就近务工,直接转移农民就业达5万人以上,产业链让超过10万的农民间接受益。双天民营工业基地内的44家企业,就安排2000多名农民就业。王素珍高兴地说:“俺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在家乡打工与外出打工没什么两样,而且既省费用又挣钱,还不误农活。”
              “走读”农民有专车
    家住宝塔花园社区的杨光每天早上都会开着私家车到大辛庄镇看他的苗木基地,傍晚又回到城里居住。据了解,像杨光这样白天下乡干活,晚上回市区居住的就达2000多人。
随着我市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许多在经济大潮中大展身手的农民逐渐富了起来,单一的农村生活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于是,他们纷纷在县城购置房屋,每天穿梭于乡下与城镇之间,过起了“走读”的生活,有条件的还配备了“专车”,成为新时期农民中的“潇洒一族”。 
记者  杨梦来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