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村乡政府的文化广场上,四位看上去蛮“土”的女演员,正在表演三句半《赞小康》。广场周围,有拄着拐杖的,有抱着小孩的,男女老少挤得满满当当。说唱声、乐器声、欢笑声,使整个乡政府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广场上表演节目的文艺队,演员是清一色的赵村乡的老百姓,这些节目是根据村民发生的真人真事编排的,唱工虽不是很专业,但就是这样的节目,令广大群众喜笑颜开。村民张翠排说:“说的是俺身边的人,唱的是俺乡里的事,好听,好看,俺喜欢。”
赵村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全乡三分之二的村都成立秧歌队或锣鼓队,配备了腰鼓、彩扇、铜号等各种乐器,自编自演节目,将国家法律法规、科技知识、计划生育政策等编成脍炙人口的快板、三句半等,每逢节假日、庙会或茶余饭后,进行巡回演出,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方式感染群众,教育群众,让人们在广泛参与中接受启迪和熏陶,营造出崇尚文明、相信科学的浓厚氛围。此外,乡里聘请有关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等,为农民“传经授宝”,提高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
现在,赵村乡的文化活动风风火火,老百姓们自发组织在一起扭秧歌、学科技已成为一种时尚。
记者 杨孟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