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亭镇土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永
□本报记者贾旭鸿
6月初,一踏入东亭镇土厚村,便被眼前迷人的景色所吸引。满眼是一望无际的苗木和各色花卉,空气中透着沁人心脾的花木清香。在深深浅浅的绿意中,镶嵌着一片片红红黄黄的植物。“那黄的是金叶榆、红的是美国红栌和小檗,那一片粗壮的成年观赏树是国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志永热情地介绍着。
在村口,几辆大卡车停靠在路边,许多妇女正忙碌地往车上运送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树苗。妇女们奋力把大捆的树苗递到车上,匆忙抹一把沾在眼帘上的汗水,又小跑着往地里去。
“这些妇女好多都是外村来打工的,每天能挣200多块钱呢!”一位种植户介绍着,“现在我们村老百姓靠苗木发了财,种苗木、倒苗木、打工,只要不怕辛苦,哪样都能挣钱!”
这让群众发家致富的苗木种植业,其实以前并没有在土厚村扎根。2006年以前,土厚村农民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为主,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慢,虽然紧邻着我市著名的苗木种植专业村东王习,但由于道路难行,交通不便,土厚村人只能眼巴巴地瞅着东王习村民走上富裕路。
要发展,选准一个好带头人是关键。2006年7月4日,东亭镇党委任命37岁的王志永为村党支部书记。自2000年开始,王志永就一直在石家庄从事热电管道工程,凭借着聪明能干闯出了自己的致富路。镇党委也看准了他是一个思路开阔、有经济头脑、有朝气活力、能带动村民致富的好带头人。上任伊始,王志永深知自己年纪轻、经验少、对村情民意掌握不足的实际,认真走访老支部书记、老党员、村民代表等,与他们恳切座谈,商讨村里的发展大计。广大党员群众吐露了一致的心声:“要想富,先修路,必须先改变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
说干就干,王志永垫资3万余元,维修了破旧不堪的村“两委”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妇联会、民兵连、青年团等组织。紧接着,土厚村通往东王习村的道路开工建设。这条道路总长2公里,投资14万多元,王志永带头垫资5万多元,其他村“两委”干部分别垫资1万元。虽然这条道路仅有2公里,但它让土厚村人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把土厚村民引向致富路,引向小康路。
“以前到东王习的路开拖拉机都没法走,骑自行车更是摔跟头,看着人家东王习人挣钱,咱是干着急没办法,路不好走,种了也没法卖!”种植户王立强说,“自从修通了道路,村里人开始到东王习打工挣钱,东王习的种植户来我们村承包土地种苗木,眼看着种苗木比种庄稼挣钱,大伙的观念自然就转变了,苗木花卉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搞产业调整,还要有技术支撑做保证。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苗木种植技术,王志永多方联系市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传经送宝。他还邀请种植专业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们到村里,和村民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技术要领。同时,村里还充分利用远程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农民获得市场行情预测、技术服务等知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和良好的市场预测,土厚村民在苗木花卉种植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王志永高兴地说,“目前,全村5000亩耕地,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约1000亩租给东王习的种植大户,其余3000多亩是我们村的群众自己种植,除了种植苗木以外,每当销售旺季,村民每天到东王习村打工的有四五百人,土厚村民仅打工一项每年纯收入达800多万元!”现在,土厚村形成了嫁接专业队、刨树专业队、专业经济人等诸多队伍,这些队伍活跃在大辛庄镇、东亭镇等地的苗木种植村,为周边群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土厚村民富裕了,小轿车、面包车、大型运输车奔跑在路上,如今在土厚村,开着汽车去干活已经不再是时尚,而是大众化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不能少。为了方便群众休闲,土厚村建成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齐了乒乓球桌、篮球等体育健身器材。村民们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身边的变化,69岁的老党员田同栓一语道破原由:“还是志永这个带头人当得好,不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让村容村貌变了样儿,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修通了下水道,他还特别虚心,有啥重大事项都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让大伙参与村里的事儿,党员群众都支持他,要不然,他咋会连任三届!”
谈到村里的发展,王志永依然不满足,他说:“我们还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继续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业,让农民的地里长出‘摇钱树’,开出‘致富花’!现在,我们还要再开辟一条新的致富路。”
王志永所说的致富路就是奶牛养殖业。土厚村自2010年开始发展起奶牛养殖业,并成立了定州市鲜丰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60亩,奶牛存栏580头,日产鲜奶4.2吨。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实施“能人带动、同业组合、互利合作、民主管理”的运作机制,为社员和广大农民提供良种繁育、鲜奶销售全程服务。“我们和光明奶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王志永信心满怀地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