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内化村里好事儿多

时间:2013-07-25 10:24:56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图为内化村群众正在修建位于村口的牌楼。通讯员高欣宝摄□本报通讯员高欣宝
近日,开元镇内化村退休老教师王增栓把电话打到本报编辑部,“我们村现在好事可多啦,路宽了,环境好了,老百姓自发组织起几支舞蹈队,每天载歌载舞的,还有一个困难户拾了2万多块钱呢,一分不少的还给了失主……”老人一连串开心的话,勾起了笔者的好奇,内化村里为啥这么多好事呢?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开元镇内化村,只见这里街道宽阔整洁、房屋整齐划一,绿树成荫、花草生香。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正开心地享受着暑期快乐时光。
来到村委会大院,几间宽敞明亮的房子一字排开,这里还是村“两室”的所在地。“我们村的‘两室’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大会议室内安装了新式的桌椅,能够容纳数百人开会学习。”内化村党支部书记窦国发介绍着,“为了给党员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好场地,我们投资近15万元,修建了新的‘两室’,配备了高标准的办公设施,办公环境焕然一新。”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更令人叫好的就是村风的转变。前些日子,村里的低保户李占芬到代庄子卖韭菜,卖完菜突然发现车上多了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25000多块钱和一部手机。李占芬在原地等待了几个小时无果,就找到村主任王江涛帮忙,最终成功找到了失主。当失主怀着感激的心情来到李占芬家里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李占芬家一贫如洗,连个院墙都没有。李占芬的善举感动了全村老少,面对乡亲的称赞,她平和地说:“别人丢了钱,一定很着急,当时啥也没想,就急着快点把钱送到失主手中。”
内化村有930户,3800人,耕地2560亩,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以外出务工、种植、养殖业为生。在支部办公室,一位老党员讲起了以前内化村的状况:村内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委会办公室破烂不堪,村民来办事都下不去脚,干部群众抱怨不已。自去年以来,伴随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内化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两年来,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发生在村民身边。
“上任之初,我们‘两委’班子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窦国发说。新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干部作风,改变过去开会迟到、纪律性差等问题。要求党员干部遇事要做表率,要能干事儿、敢干事儿。通过学习教育和整顿活动,进一步解放了干部思想,为团结一致干好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思想解放是关键,引导发展是硬道理。谋发展,资金问题是一个瓶颈。为解决资金难题,该村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同时发动群众捐款,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每人捐款2000元,普通党员干部你捐100元,他捐500元,群众及一些在外经商的村民也纷纷解囊,就这样,干群一心,很快筹集了修路资金。内化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修好了通往村小学的道路。接下来,村内另外数条道路也先后完成了硬化。
如今的内化,南北走向的5条道路笔直平坦,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条条道路凝结着该村“两委”干部的汗水和心血。当初,要拓宽取直道路,清理障碍势在必行,为了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两委”干部天天到涉及的农户家做工作。白天群众去干活,干部们就晚上去,平均下来,每户人家都得跑上七八趟。村干部的辛苦没有白费,群众都说:“村干部是真心为了村里着想,咱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不配合呢。”最终,阻碍道路建设的2间房、2000多棵树木、13个坟头被成功清理,6000平米的硬化目标很快完成。
“这两年,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出门就是水泥路,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大家都争着讲文明,比着做好事,跟以前真是没法比!”村民邢静感慨地说。
漫步在内化村的大街小巷,“爱党爱国爱人民”、“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同时,村里还经常开展以拥军爱国、孝老敬亲、邻里和睦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村主任王江涛说:“近年来,村里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成立了舞蹈队,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学习致富本领,争当文明村民的行为蔚然成风,一大批孝敬父母、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被树立起来,村风民风为之一新。”
每当夜幕降临,80多盏新装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里的道路,更照亮了百姓的心。劳作了一天的群众走上街头,伴随着动人的音乐,自发跳着广场舞。在这里,一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开心事,好人好事……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