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她真是咱村的“好当家”

时间:2013-10-18 15:01:07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曹丽娟杨英
在留早镇,一提起马翠珍来,十里八村的干部群众都知道她,不仅因为她是全镇37个村中唯一的女村党支部书记,还因为她一心一意为百姓办实事的干劲儿。东街村党员群众深有体会,大伙儿逢人便夸:“马书记,可真是清正廉洁、有能力、肯提当的好党员,还是带领咱老百姓致富的好表率,更是咱全村人的‘好当家’啊!”村里迎来“女当家”
2012年春,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马翠珍当选为东街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她便开始走访党员群众,问民盼民需、谋发展思路。最后,村民的问题集中在道路难行、大队部破烂不堪、群众缺少娱乐场所等几个方面。“问题症结找准了,那就立刻办!”马翠珍与村“两委”干部首先要建起党的阵地。村“两委”办公室不仅代表着村里的形象,更是党员干部学习生活的主阵地。然而,资金问题成为摆在“两委”班子面前的“拦路虎”。“没钱咋干事?”这是许多党员干部共同的疑惑。“没钱不用怕,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啥事也能办成。”马翠珍的话让大伙吃了颗“定心丸”。经过多方筹措资金15万元对村“两委”办公室进行翻修,并配齐了新的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有了这个宽敞整洁的“根据地”,马翠珍带领着“两委”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各项工作,给党员积极分子上党课等。广大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积极了,学习劲头足了,给村里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这样一来,不但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促进了“两委”干部的工作热情。党员们纷纷表示,“这里真是我们温暖的家!”
以前,东街村没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常常是以打牌、闲聊打发时光。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树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村里建起了村文化室、广播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并以此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比孝敬、比和睦、比整洁等为内容的“美德在农家”活动。现在,下象棋、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等成为村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开心的工作,尽情的休闲,让广大村民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咱村就是一个大家庭,马书记就是咱的好当家呀!”为民修通“幸福路”
东街村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去大兴庄、高就、周家庄等8个村的必经之地,去往大辛庄镇、博野县、安国市等地也可通过该村到达。然而,东街村的道路却是大坑连着小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行路难题不但成为百姓心里的“疙瘩”,更是马翠珍心上的“石头”。她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将路修好!”
马翠珍的想法,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更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修路计划很快摆上村“两委”班子的议事日程,经过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最终确定了修路计划。然而,资金短缺问题再次摆在“两委”干部面前。村里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根本没有钱修路。怎么办?马翠珍没有退缩,她对“两委”干部说:“我家原来做点小生意,有点家底,让我想想办法吧!”
“你们看,村集体没钱,我想拿咱家的积蓄修路!”当她跟家人商量时,立刻就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而这时,马翠珍却被查出身患多发性甲状腺瘤,医生建议她立刻做手术,否则会有危险。可是,马翠珍心里惦记的却是修路的事情,惦记的是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工作,直到道路顺利开工后,才去医院做了手术。在医院里,她还挂念着村里,每天打电话询问进度,叮嘱干部们一定要把好工程质量关,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出院后,她没顾上回家,就直奔道路建设现场查看施工情况,许多人劝她快点回家休息,她却说:“只要把路修好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我苦点累点不算啥!”新修道路长1700多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马翠珍自己垫资30多万
元。她的举动村民看在眼里,都被深深地感动了。道路修到哪里,哪里的村民就会主动把自家门口及房前屋后的东西挪开,许多党员群众义务劳动,为村路建设增砖添瓦。修到与邻村交界的路段时,她宁可多修100多米,也绝不少修1米,营造了和谐安定的“邻里”关系。一个老党员评价她说:“马书记虽然是个女同志,可只要是关系到村民利益的事儿,她总是第一个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困难群众的“知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马翠珍心里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把孤寡老人、帮扶对象等弱势群体视为自己的亲人,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这家房子漏雨,那家老人身体不好,她都一一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多年来,她还默默资助着两名家庭贫困的学生……
在马翠珍的脑海里,深深铭记着入党时的誓言,她要做党的好女儿,当群众心中的好村官。现在,马翠珍又开始和村“两委”干部们共同探讨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在她心中,一幅美好的蓝图正在逐步展现在东街村党员群众面前。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