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张玉凤)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以人口文化大院为主的计生宣传阵地建设,强化广大群众的科学婚育观念、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为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造“人口文化大院”品牌。自2003年,我市开始文化大院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已有507个村建成人口文化大院,并在28个先进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信息站”,实现了“招站进院”、网络服务和文化资源共享。
推进人口文化长廊建设。按照“部门联动、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一院多能”的原则,沿“107国道、定无路、河龙线”三线,着力培树一批精品村,创建一条规格高、影响广、效果好的“百里文化长廊精品工程”,拓宽了人口文化大院活动范围。长安路街道办事处孟家庄村通过建设人口文化大院,挖掘民间传说,2012年经申报评定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
人口文化宣传载体作用凸显。依托流动服务车、“国策漫画扮乡村”、发放宣传品、村级广播喇叭、文艺活动等载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市人口计生局定期为新婚夫妇、计划怀孕夫妇和受服务群众发送短信,并与市文广新局联合,通过“电影放映工程”,为群众免费放映计划生育短片,系统宣传人口计生政策、优生优育知识、生殖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群众的人口文化知识。
广泛培训提素质。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等资源优势,对农民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培训。截至目前,参加乡村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培训的计生家庭有5.7万户,达15万人次。通过培训,1500余人成为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4500余人成为种养专业户。同时,通过宣传阵地建设,催生了男孩女孩一样好的生育观念,全市有4万多名女婿上门落户,出生性别比连续15年稳定在正常范围。我市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获得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荣获“全国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先进市”称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