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芹
近期,中小学生在校内外遭受污辱甚至殴打的新闻屡屡曝光。这些暴力案件,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伤害,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施暴者恃强凌弱,对受害者殴打谩骂、恶意嘲弄、散布谣言、敲诈勒索,甚至实施性侵害。更有甚者,还把施暴过程录下来,上传到网络。那么,究竟是什么操控了孩子原本天真纯洁的心灵?究其根源,笔者认为,首先是学校和家庭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使一些孩子的思想品德变成“弱势学科”;二是受电视、网络等文化作品的影响,个别孩子对一些暴力镜头盲目效仿;三是鉴别是非能力较差,在他人教唆、引诱、胁迫等情况下,发生暴力行为。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承受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严重的是因此而出现的自卑、焦虑、恐惧等精神障碍。另一方面,施暴者虽然年纪尚小,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地教育、引导,以后其发展道路则很难预料,他们在长大后,极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要防止校园暴力事件,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根源上预防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二要在学校安装监控设备,设立保安人员,加强在校内及校园周边巡逻,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三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对涉嫌暴力的影视作品应分级管理,特别要增加一些积极向上、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及优秀的课外读物,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四要加强警示教育,公安部门要定时到学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法起到震慑作用,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