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游子的美丽乡村梦
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他是一位成功者;靠着艰苦奋斗和诚信经营,他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回乡创业、回报桑梓的故事感动着家乡人民。
本报记者贾旭鸿
在砖路镇西潘村村东,“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在笔直的水泥路南侧,一处施工场地彩旗飘扬,这里是建设中的“西潘社区”,是当地群众期盼的“幸福之家”,这里也承载着一位游子的“美丽乡村”梦想。
怀揣致富梦想外出创业
这位游子就是李兴习,北京市国文兴商务酒店总经理、北京市工商联合会水产业商会会员、北京市定州企业商会会长。
1972年,李兴习出生在砖路镇台头村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他辍学开始了谋生之路。那时,台头村已经有二十来户开始搞屠宰加工。看到别人发家致富,李兴习心动了。那一年,他和哥哥东挪西借筹了十几块钱买回羊,屠宰加工好后,李兴习背上100多斤羊肉,踏上进京的列车。从此,他开始了在北京辛苦打拼的创业生涯。
二十余年间,他先后卖羊肉、经营野味,开饭店、做物流……凭借着诚信经营、踏实苦干,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成功,从一个小摊贩,成为拥有2家大型物流公司和1家综合性商务酒店的总经理。
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李兴习对故土的感情却丝毫未减。每年春节,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回村里陪父母过年,给乡亲们拜年。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了,就一定会伸出援手。他还有一颗公益之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9万元,对口帮扶西藏地区马曲县8个贫困学生……
建设美丽乡村回报桑梓
“乡亲们从事屠宰业多年,虽然日子富裕了,但屠宰加工厂属于作坊式,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村里的卫生状况、居住环境很差,怎样才能帮乡亲们改变生活环境呢?”这是困扰在李兴习心头多年的问题。
“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卫生条件,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建设一座高标准的住宅小区,让村民在‘工厂’上班,到‘小区’生活。”这是李兴习琢磨了许久的答案。
为了实现梦想,2012年底,李兴习放下北京的事业回到家乡。听说他要回乡为乡亲们谋幸福,北京定州企业商会的会员们热烈响应,给予他大力支持。就这样,西潘社区项目被提上日程。
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一个废旧闲置多年的砖窑成为新民居建设所在地。项目占地60亩,建筑面积6.4万平米,建成后将容纳600多户。项目配套的水、电、暖、气等设施齐全,还有10000平米的休闲公园。为使项目顺利进行,西潘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就项目建设广泛争求意见,最终取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鼎力支持。老党员张同考说:“村里宅基小,一家三代挤在一块儿很不方便,自己盖房子也得花三十多万,现在新民居的小户型房,有20万就能住进去,省心又省力,大伙儿特别支持!”有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西潘社区项目进展非常顺利,目前已有3栋楼开工建设,前来选房的西潘村、台头村、岸下村群众络绎不绝。
“我最关心、最着急的还是屠宰厂项目,只有建成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才能根治环境问题。”李兴习介绍说,目前他正在谋划一个屠宰加工厂及综合批发市场项目,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进行牛羊肉深加工和农产品贸易。这个屠宰加工厂将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规范的肉食加工工艺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流程,把现代化机械屠宰、二次深加工、速冻冷冻等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年生产各类肉食达30000吨。
“如今,在台头村的带动下,西潘、岸下等周边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牛羊屠宰业,但是存在着规模小、分散经营、没有品牌等问题,只有建立起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使这一产业发展壮大,才能让群众的腰包更鼓!”对于这个项目,李兴习有着独特的想法,“我们还要建污水处理设施,把屠宰厂与生活小区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那样就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让乡亲们摆脱苍蝇蚊子乱飞、臭气熏天的日子,真正过上舒适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