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建在家门口,农忙之余去遛遛。学科技、增见识,俺们农民好去处。”深秋时节,大辛庄镇小寨屯村农家书屋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开心地阅读科普图书,大人们认真地翻阅科技书籍,查找种植、养殖方面的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市486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市加大“科教兴农”力度,针对群众渴求知识的愿望,结合农村实际,在村民集中居住地或村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配置了书架、桌椅、电视机等设备,还添置了种植养殖、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农村适用型书籍。
走进齐堡社区,一幢白墙红顶的二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村里给俺老百姓盖的农家书屋。”王会青、张永等几位村民边聊边走进书屋里“充电”。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玉仓说,农家书屋搭建起了农民学科技、学文化的新平台,真正起到了“富脑增智”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农家书屋内图书多种多样,除上级统一发放的书籍外,各村还根据本村发展实际,进行书籍补充,报刊数量平均达到20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张以上,丰富了农村文化资源,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农家书屋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每周开放时间20小时以上,方便群众借阅图书。健全了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制度,每个书屋自建立之日起,配备了借阅登记本,完整记录了出版物借出、归还情况,使用完毕后登记归档保存,保证图书得到较好保护。
另外,我市对所有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进行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设备的安装调试,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每年可通过卫星数字技术提供2000多小时视频类节目、2000多册图书、100多种报纸和几十种杂志,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平台媒介作用,利用农闲时间、节假日,在文化大院、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邀请各类专家、学者等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林果、畜牧、苗木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还开展读书竞赛、书法比赛、技能培训、读书致富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学习、阅读的兴趣。
“我从书本上学会了苗木嫁接技术,今年光为苗农嫁接苗木就挣了8000多元,‘农家书屋’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大辛庄镇齐堡社区居民王峰笑呵呵地说。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传播科技知识、播撒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致富屋”、“希望屋”、“和谐屋”。通讯员高欣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