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强)大年初六一大早,家住北门街的刘荣芳大妈就带着7岁的小孙女,提着两瓶河北老窖酒、一箱黄家营鲜食葡萄,还有自己亲手制作的两种面点去走亲了。出生于1952年的刘大妈,回忆起小时候的春节礼物,感慨良多:“那时候过年也就送个点心啥的,最多再送点糖,孩子们如果能吃上大白兔奶糖,就乐得蹦高了。”
1980年春节,对刘大妈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年春节前夕,她与在铁路上工作的对象举办了简朴的婚礼。“我记得那年春节是在元月,来拜年的人有送洗脸盆的,有送茶具的,甚至有送暖水瓶的。那时候物资还比较匮乏,所以送的东西比较实用。”
生于1968年的开元镇村民代秀红则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礼物也就水涨船高。“我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过年比较流行送核桃粉、麦乳精什么的。如果能送两瓶五六十块钱的酒,就算高档的了。”
在中兴路一家属院担任门卫多年的李大爷告诉记者,往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来送礼的不下三四十人,因为害怕撞上熟人,送礼的人往往将礼品存放在门卫,由收礼者自己“认领”。因为东西太多,王大爷只好将礼品贴上条,即使这样还是经常有人拿错。送礼的今年基本很少了,没有人逆风而动过了。
马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发现,往年摆放在显眼位置的高档礼品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鲜水果、中档烟酒、简装点心等,特别是往年春节前门庭若市的高档烟酒柜台,今年却少人问津。从事礼品生意20余年的江苏籍商人张少龙介绍,2012年底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及其他相关措施陆续出台,节俭意识在礼尚往来上也变化很大,观念同步更新,高档烟酒生意“缩水”明显。往年一个春节能卖八九箱茅台酒,去年只卖了三箱,今年到现在才卖了一箱多,相反中档烟酒生意倒是比以前好多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