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这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来临,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在这个倍受关注的时间段,消费者维权、消费者权益、媒体曝光黑名单等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在过去一年里,我市消费领域出现了哪些投诉热点?新《消法》又在哪些方面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护?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市工商局进行采访。本报记者周永通讯员庞佳艺2013年:哪些消费投诉成热点
“去年,全市共收到消费者投诉396件,其中手机、房屋装修、办卡消费等方面投诉呈上升趋势。”3月12日,在市12315投拆举报中心,杨建军主任对2013年投诉案件进行梳理,并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广大消费者以维权启示。
选购手机要理性功能切勿贪多
时下,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产品,手机销售数量庞大,手机品牌众多,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一些缺乏竞争力、小品牌的手机商品,以功能多、价格低、外形花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其质量却令人担忧,售后服务更是难以保证。一些销售商拒不履行“三包规定”,故意拖延,有的售后服务网点进行手机维修后不出具维修记录,为日后消费维权设置了很大障碍。
消费提示:一是选购手机时一定要理性、细心分辨,不要被华而不实的功能和花哨外形蒙蔽双眼,特别是谨慎对待那些品牌陌生、功能多、外形靓、价格低的手机;二要选择性价比高、质量过硬、服务完善的手机,切忌贪图便宜购买水货或其他质量、服务无保障的手机;三要增强维权意识,购买手机时切记索要发票和“三包”凭证,手机维修后要让售后服务人员做好维修记录,对售后人员的承诺力求以文字形式予以记录,以备维权之需。
预付消费有风险消费者办卡须慎重
去年以来,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并使之成为长期顾客,通过打折优惠吸引消费者支付预付款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预付卡,然后分期、分批实施消费。随着这种消费形式的流行,我市12315受理预付式消费方面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涉及美容美发、洗浴、健身等行业。根据投诉情况分析,预付式消费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办卡后消费者发现商家不履行承诺或服务质量差;经营者退出市场,消费者无法继续享受权利;经营者恶意逃匿,消费者蒙受损失;转让关系不明确,接收人拒绝提供服务;没有书面合同,消费者维权缺乏证据。
消费提示:一是办卡时先要了解商家的相关信息,选择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较好的商家;二是办卡时最好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方面的约定;三是办卡金额不宜过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量购买预付费卡,不要贪便宜一次性购买大额消费卡,而承担过多的风险。
提防“套餐装修”中的低价陷阱
去年以来,家庭装修市场上出现了套餐销售形式的家庭装修模式。据了解,这种装修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主辅材料、家具、配饰等产品的整合,根据不同套餐额度提供相应的装修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装修市场,不少家装公司还在装修套装中打出“免费设计”的优惠促销活动,让广大消费者从中获益。然而,个别家装公司先报出较低的装修套餐,后辅之以免费设计承诺,劝说消费者交纳定金。消费者交完定金后,装修设计人员根据上门测量结果出具的装修预算,却远远高于消费者选定的套餐。此时,消费者一旦反悔,将无法要回定金。
消费提示:一、精挑细选装修企业,广告宣传勿轻信。消费者在装修时不要被企业广告宣传中承诺的总价款所诱惑,要选择资质过硬、市场信誉良好的装修公司。
二、详细了解套餐内容,交纳定金要谨慎。消费者在确定装修套餐时,要详细比较,选择符合家庭实际需要的套餐。一般而言,装修公司会在合同签定环节约定一定数量的定金。对于在装修设计环节要求消费者交纳定金的,消费者尤其要小心,要谨防装修公司以消费者不履约为由拒不退还定金。
三、认真确定装修方案,明明白白签合同。消费者在确定装修方案时要明确方案内容,看清合同中各个项目是否在套餐内,特别要注意套餐内产品和套餐外产品的差别,以及个性化需要所产生的额外费用,避免签订高额装修合同。
四、严格把好装修质量关,维护权益要主动。除了装修公司要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外,必要时,消费者要依照合同约定监督施工质量。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装修质量达不到要求,消费者要主动提请相关部门鉴定,并依法维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