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生态安葬推广还要过几关?

时间:2016-04-01 16:32:12  来源:  作者:

 

 

临近清明,殡葬、墓地等话题随之升温。但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话题更多了对生态安葬的讨论。
上个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作为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意见》从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十三五”时期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主要目标、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四项主要任务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对于很多适应了传统殡葬方式的国人,如何有效转变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成为这个清明大家关注的焦点。
对此,新华网推出“清明将至,生态安葬你接受吗?”网络调查。网民们的投票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态安葬的态度。
调查显示,61.3%的网民听说过生态安葬,28%的人则没听说过,10.7%的网民选择了“不太明白”。从这一组数据可见,生态安葬这一概念在民众中取得了较为积极的传播效果,这为国家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同时也必须对剩下38.7%的“盲区”给予重视。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传统的殡葬习俗对很多人根深蒂固,而作为节地生态安葬推广的重点地区,农民对于生态安葬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对这一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品类多样的生态安葬方式,网民的知晓状况并不乐观。调查中,关于“你知道哪些生态安葬方式(多选)”,有81.7%的人知道海葬,54.8%的人知道树葬,对于其他例如花葬、草坪葬、璧葬等,知晓率不高。
《指导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四项主要任务。其中一项是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
与意见中倡导的多元多样的生态安葬方式相比,网民们对生态安葬的知晓还有待提升。
此外,调查中关于“你认为当前推广生态安葬最大的障碍是什么”,72%的网民选择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人人都知道生态安葬好,既环保又节能,但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也正是社会上多年来出现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和墓位面积超标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查中一些网民的留言:“丧葬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份祭奠,就算是什么也不留,哀思的寄托也需要一个固定的地点,否则久了什么都空壳了”、“这与迷信无关,只是说一个纽带,一种符号,一份孝道”......
殡葬习俗观念的转变或非一朝一夕之事,生态安葬的切实推广也需要更有效的引导。
(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