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时间:2018-11-19 14:27:19  来源:  作者:

一个行医家庭见证我市医疗事业40年发展变迁
 
       群众看病不犯愁,就医环境大改善,医疗技术大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印迹清晰可见。作为亲身参与、经历并见证了这一发展历程的医务人员,市人民医院医生李更会一家工作经历,便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砖瓦房到高楼大厦
    “李医生,你看看我这腿好点了吗?还用继续吃药吗?”11月10日,在市人民医院骨二科门诊,一名患者向主治医生李更会咨询。
       1975年,李更会来到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当时,医院还叫定县医院,在新立街分为南院和北院。”李更会回忆说,“我父亲原来是医院的药剂师,我刚进医院时也在药剂科,后来又转到放射科,也算是子承父业吧。”
       1985年,李更会到原定州卫校医师专业学习了3年。1988年,当时的定县医院新成立了骨科。学习归来的李更会,被安排到骨科工作,担任主治医师。
      18张病床、3个病房、2台X光机,5位医生,对于当时骨科的状况,李更会如数家珍。“那时根本没有CT、核磁共振这些概念。判断病情时,只能借助普通X光、椎管照影等技术,并结合医生多年的行医经验来进行。”李更会说。
       1993年,市人民医院搬迁到建设街新址。“8层高的住院楼,宽敞干净的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那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更会说,“最让人高兴的还是住院楼配备了电梯,这对于骨科的
病人来说方便多了,再不用担心上下楼移动时发生二次伤害。”
       更让李更会高兴的是,2012年11月,市人民医院南院区住院楼竣工启用。此后,CT、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逐渐被广泛应用,远程医疗、视频会诊等先进技术引进,使骨科在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以前,因为缺少大型先进诊疗设备,许多危重患者无法得到明确诊治,只能到省会或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确诊。而今天,我们医院引进的先进诊疗设备完全能与国内国际先进设施接轨。”李更会说,就拿CT为例,从最普通的单层CT到螺旋CT,从4排螺旋再到64排螺旋CT……一代比一代先进。先进的设备,不仅为医生诊断和手术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和支持,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检查设备对病人的辐射剂量,这些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2016年,李更会退休,后被医院返聘到单位。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还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赶到单位,正常出诊、手术、查房……
    “大家都知道当医生压力大、工作累,退休后许多人都劝我,这下可该享享清福了。”李更会说,他离开医院、离开病人后总感觉日子少了点啥。其中原由,不过是他心里永远记挂着病患。
      医改铺就健康路
    “我从小就是在医院长大的。”李更会的儿子李凯说,由于父母都在医院工作,他自小住在医院家属院,每天见到最多的也是医护人员。
      因为受父母影响,李凯对医生这个职业特别喜欢。2009年,李凯从张家口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一名主治医师。
       对李凯而言,医疗制度改革和卫生环境变化可谓历历在目。“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作为口腔科医生,李凯见过许多因为医疗费而放弃治疗的患者。
    “口腔科除了各种口腔疾患的诊治外,还开展颌面部肿瘤手术。”李凯说,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1年,那位50多岁腮腺肿瘤患者。
       经检查和询问,李凯得知,这位患者的肿瘤已经长了10多年。开始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怕花钱,一直没做手术。“如果刚发现时就手术的话,风险较小,大约2000元就够了。”李凯说,而患者来就诊时,肿瘤已经有鸡蛋那么大,手术难度增加了不少。
       然而,虽然手术难度增加了,可老人的手术费用却降低了。“当时新农合已经实施,报销后,他自付部分还不到1000元。”李凯说,医保制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百姓能看得起病了。
    “十几年前,口腔科还是相对不太忙的科室。牙疼这种事,许多市民怕麻烦、怕花钱,忍一忍就过去了,很少有人专程到医院来治疗。”李凯回忆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口腔健康也越发关注,前来就诊的人逐年增多。
       如今,口腔科拥有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全景X线摄像机、牙片机等诊疗设备,可以开展颌骨骨折手术、牙列不齐矫正、牙列缺失修复等治疗。
       李凯的妻子李杨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名医生。李更会全家5口人,除了孙子在上学外,其余4人都在医院工作。“我们全家不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受益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提供了必备条件。”李更会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记者程文昭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