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号头庄乡贫困户马菊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时间:2019-03-22 14:12:55  来源:  作者:


马菊香在对毛巾进行锁边加工 记者程文昭
    “哒哒哒……”近日,记者走进号头庄回族乡官道庄村贫困户马菊香家中。明亮的房间内,马菊香和4名村民正熟练地操作着锁边机。不时传出的朗朗笑声,让小院充满了生气。
    马菊香家是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一家四口三人有残疾。丈夫白会宗是听力二级残疾,儿子白龙飞视力一级残疾,马菊香自己是肢体四级残疾,唯有已经结婚的大女儿是健康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在脱贫攻坚战中演绎了一个绝地反击、华丽转身的故事。
    身体残缺也有一颗坚强的心
    马菊香原是陕西省宝鸡市人,年少时,由于一次意外摔伤,导致左腿严重变形。1993年,经人介绍,马菊香认识了官道庄村白会宗。
    “他耳朵不好,我腿不好,正好凑在一起过日子。”马菊香笑着说。1996年,马菊香的大女儿出生。有了孩子,就有了动力。只靠种地的收入,不管多努力也只能勉强糊口,白会宗开始外出打零工,一天几块钱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补贴家用。
    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看着身体健康的女儿,马菊香和白会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003年,儿子白龙飞出生了,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时,没想到厄运袭来,马菊香在给孩子喂奶时,发现孩子的眼睛始终没有睁开过。在马菊芳的追问下,白会宗才告诉她,医生说孩子眼睛可能会有问题。
    看着怀里的孩子,马菊芳眼泪不断的往下流。后来经过诊断,小龙飞是天生视力残疾。“医生告诉我,孩子一个眼球球体较小,另一个没有发育。”马菊香悲伤地说。
    面对命运的不公平,马菊香和白会宗没有放弃,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求医看病。只要听人说哪里的眼科好,马菊香就立刻带着孩子去治疗。
    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家里变得一贫如洗,马菊香和丈夫只能四处借钱。“附近的邻居都借遍了。”马菊香说,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丈夫就留在家里种地、打零工,想办法挣钱还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女儿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外出打工。
“生下孩子,我就要把他养育好。哪怕有一线的希望能让他看看这个世界,我就不会放弃。”马菊香说。
    历经苦难贫困家庭再出发
    马菊香家的特殊情况,引起了村里和号头庄乡政府的关注。2002年,乡民政所和村里帮他们家申请了低保;2007年,马菊香改造房屋,政府补贴了7500元;2012年,在同村村民的帮助下,儿子白龙飞进入保定特教中心学习盲文和按摩……
    正当生活逐渐好转的时候,命运又一次无情地对这个苦难的家庭进行了考验。2015年9月的一个早晨,从学校回来的白龙飞在睡梦中,突然开始抽搐,马菊香赶紧将儿子送到医院。经过省二院医生诊断,白龙飞患的是癫痫病。“日子总要过下去,想想以后的医药费,我们必须得想办法挣钱,才能把孩子照顾好,让孩子乐观的生活下去。”马菊香和白会宗擦干眼泪,开始为以后的生活打算。
    儿子病情稳定后,马菊香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家中。5万元钱的外债,儿子每个月吃药花销800多元……尽管每个月都有补贴,可马菊香却觉得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政府,幸福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获得。
    白会宗在养殖场打零工,每个月能有400元的收入。马菊香也想出去打工,可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干体力活,而且还要照顾孩子,不能离家太远。2015年,马菊芳在村民的介绍下,到邻村一家毛巾加工点做零活儿:用锁边机给裁剪好的毛巾锁边,一捆100个,能挣七毛钱。
    “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有活干就行。”马菊香说,为了能照顾儿子,她每天步行往返两趟。“刚开始的时候不熟练,一天出不了多少活儿。”马菊香说,为了能尽快上手,她要比普通人付出双倍的努力。普通人蹬锁边机用两条腿,马菊香的左腿使不上劲,只能用右腿。有时,傍晚下班的时候,腿累的酸痛难忍,只想坐在路边休息。可想到在家的孩子,马菊香硬是咬牙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回家。
    一年多的时间里,只要有时间,马菊香就去做工,风雨无阻。“我一天能做20捆,可以挣10几块钱。”马菊香说,“那时候就想,要是家里有台锁边机就好了,不用出门就能干活儿。”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经过缜密筛选和精准识别后,马菊香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办理了残疾人补助。乡民政所工作人员多次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家里的情况,并积极帮助申请扶贫项目资金,为她购置了一台锁边机,马菊香又用自己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台。
    “有了锁边机,我自己在家就能干,省去了来回的时间,还方便照顾孩子。”看着2台崭新的锁边机,马菊香高兴地说。
    勤劳致富带动大伙儿共发展
    机器买回来了,新的问题又摆在马菊香面前。从厂子里拿回来的原料需要裁剪,做好的成品需要打捆分装……马菊香原来只负责锁边,如今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自己上手。
    “拿回来的原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剪得不好怕费原料,不剪又没办法干活。”马菊香在家犯了愁,她想到去原来的加工点取取经。
    说明情况后,加工点负责人二话没说,主动让人来到马菊香家帮她一点一点熟悉流程,教她怎么裁剪才能不浪费、多出活儿。就这样,马菊香的毛巾加工逐渐走上了正轨。“一天的时间,我能加工30多捆。”马菊香兴奋地说。
    不仅如此,村里的留守妇女有时间也会来马菊香家干活。有时候来的人多了,还要排队使用电动锁边机。看到这种状况,马菊香跟丈夫商量:“多上几台电动锁边机,让周围的姐妹们都有活干,还能增加收入。”
    就这样,从最初的2台电动锁边机发展到现在的5台,马菊香家的加工点逐渐红火起来。“我岁数大了,别的活干不了,在这做工不仅离家近,每天还能挣十几块钱,多亏了菊香啊!”76岁的贫困户张三果激动地说。
    “现在,每天毛巾加工就有30元的收入,再加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和地里的收入,再过一年我们就可以把欠的钱全部还清了。”马菊香高兴地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有相关部门的帮扶,还有街坊邻舍的帮助和鼓励,我们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