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聚焦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听,河北脱贫路上的奋进故事

时间:2019-10-17 13:56:47  来源:  作者:

  ●这是一张张奔向小康的幸福笑脸,这是一个个摆脱贫困的奋进故事。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保障”、建立防贫机制等,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引领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走出贫困,过上美好生活。

  ●在10月17日我国第6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深入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撷取其中6个典型故事,分享一项项扶贫举措带给群众的喜人变化,展现各地干部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路上,用奋斗书写明天的坚定信心和坚实步履。

  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村民蔡景兰 

  我在“麻麻花的山坡”当管家 

图为管家蔡景兰在整理“麻麻花的山坡”高端民宿的房间。记者 林凤斌 摄

  10月13日是星期天,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走了一路累不累?喝点热水吧?”一家名为“麻麻花的山坡”的高端民宿4号院内,61岁的村民蔡景兰身着绿底儿碎花的围裙,热情招呼着北京来的游客。

  “就住这儿了!”青砖灰瓦的院落,乡土气息浓郁;屋内装修简约现代,冲水马桶、热水器、Wifi等一应俱全,客人们十分满意。

  安排入住、归置行李……蔡景兰服务细心周到。她告诉记者:“每月基本工资1850元,零投诉奖励100元。加上提成,每月收入最少2500元,最多时能达3500元。”

  “麻麻花是我们这儿野地里的一种野花,作调味品可香呢。”临近中午,蔡景兰又忙着为客人做起手擀面。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说:“她是4号院的管家,负责游客在小院儿的饮食起居。”

  据了解,小院管家的选配,年龄要求在35到50岁之间。符合条件的妇女通过审核后,要在专业公司培训一个月,经过实习才能正式上岗。目前,全村上岗管家共26人。

  “2017年5月正式上岗,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蔡景兰说,“当时我已经59岁了,按规定干管家已经超龄,但村里考虑到我家的困难,还是给了我这个岗位。”

  原来,蔡景兰的丈夫徐振海患有尿毒症,治病欠了一身债。她说:“当上管家后,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老伴儿,日子这才逐渐缓过劲儿来。”

  南峪村位于野三坡景区东部,有224户、671人,人均不足半亩地。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占80%。2016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村里按照野三坡景区“一村一品”规划,对闲置的16套旧民居统一流转,打造以“麻麻花的山坡”为主题的高端民宿,按普通村民每人一股、贫困人口每人两股原则,建立起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涞水县扶贫办主任闫益学介绍,涞水县把扶贫资金、金融资金等作为股份,在县、乡(镇)、村分别成立了相应的股份制旅游资产收益平台,为贫困人口带来稳定收益。

  “工资加上各种分红,去年收入4万多元。现在,手头越来越宽裕了。”蔡景兰说。2018年,南峪村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河北新闻网 记者 林凤斌

  康保县闫油坊乡北乔家村贫困户荆秀云闫富夫妇 

  “8275元!今天我俩发工资了” 

图为荆秀云夫妇正在康保乾信牧业肉鸡加工车间工作场景。记者高振发 通讯员巩长柱摄

  时下的张家口坝上气温骤降、牧草枯黄。但在康保县乾信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鸡屠宰车间内,却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10月11日下午,该公司流水线上肉鸡屠宰、分割、清洗、包装……工人们穿着干净整洁的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手套,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在一车间肉鸡副品处理间内,来自康保县闫油坊乡北乔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荆秀云和丈夫闫富正在熟练地进行磨鸡胗皮操作。

  “8275元!今天我俩发工资了!我生病休假2天,发了3900元,老闫发了4375元。”看着手机短信,52岁的荆秀云高兴地说。

  “感谢康保智能就业服务系统,没有这个平台,我们找不到这么称心如意的工作。”荆秀云介绍。

  荆秀云家有20亩旱地,只能种植莜麦、胡麻、土豆,十年九旱靠天收,最好的年景收入也超不过2000元。

  “有时连种子、化肥等成本都收不回来。上有多病老人,下有孩子上学,最困难时连酱油都不舍得买。”荆秀云说。

  从2005年起,荆秀云两口子到天津一家地毯厂打工,一干就是11年。一年只有春节时回趟老家,老人孩子根本照顾不了。

  2016年,乾信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康保建成投产。这是一家集饲料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屠宰深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

  “我们刚招工时都是下乡发传单,由于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招工特别费劲。”乾信牧业董事长夏秋霞介绍说。

  “2018年5月,康保县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建了‘智能就业服务系统’,实现了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走出了一条就业扶贫新路径。”康保县委书记刘雪松介绍。

  “康保智能就业服务系统一方面对县内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进行摸底登记,一方面搜集县内、省内、省外等企业的用工信息,及时发布,破解了求职和用工‘两头找不到’的难题。”康保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常斌说。

  荆秀云夫妻二人就是通过这个平台的搭桥来到了乾信牧业,当上了工人。

  “现在可好了,守着家门口,能照顾老人孩子,花销又小。我们俩人每月工资八九千元,今年初10万多元外债就已经还清了,现在每天在家吃饭睡觉都是舒心的。”荆秀云说。 (河北新闻网 记者 高振发 通讯员 韩建国

  顺平县太行山第一农业创新驿站 

  这里走出了“土专家” 

在顺平县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北大悲村民王彦需(右)已经成为管理果树的技术骨干。记者寇国莹摄

  10月12日,阴天。在顺平县太行山第一农业创新驿站——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1200多亩苹果树漫山遍野,果林深处枝头摇动,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阴天非常适合给苹果摘袋,如果光照太强,苹果表皮就很容易晒伤。”54岁的北大悲村村民王彦需一边娴熟地摘下苹果套袋,一边为新来的工人讲解。

  “看我们培养的‘专家’怎么样,不光自己会干,还能带徒弟!”顺农园区生产负责人邢志刚非常得意。他说,几年前王彦需还是一个只会种玉米、谷子的普通农村妇女,现在不仅成了园区技术骨干,带出了20多个苹果种植高手。“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双手、靠科技带动脱了贫。”

  顺农园区所在的北大悲村山坡地多,水利设施差,从前全村人基本上都靠天吃饭,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王彦需全家四口人,只有2亩多山坡地,之前的日子穷得叮当响。

  2014年,北大悲村人焦金同流转了村里1000多亩山地,创建了顺农园区,并由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采取新型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种植苹果,还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管理,虫情测报仪、小型气象站等“高精尖”设备一应俱全。

  邢志刚说,苹果从开花到摘果有9个多月,管理难度高、劳动密度大,还有较强的技术性。“这就需要用大量的人工,但劳动力只能在村里及周边找,可大都没有苹果种植经验。”当初,听到招工的消息,跟庄稼打了半辈子交道、从来没种过苹果树的王彦需,第一反应就是犯怵。

  “没技术不要紧,河北农大的教授手把手教给咱。”在邢志刚的反复动员下,王彦需来到了果园。第一堂课上,一连串的专业名词让她打起退堂鼓。

  河北农大教授、园区技术团队带头人孙建设有办法:带着王彦需等人来到果园,亲自动手做示范,拧枝、拉枝、开角、掐尖、环割……老师教得认真,王彦需学得仔细,一个生长期的管理流程走下来,王彦需逐渐摸到了门路。

  第二年,王彦需就能独立上手干活;第三年就当上了师傅,带起了徒弟,成了大家眼中的“土专家”。

  “现在每年都能在果园挣上两万多元钱!”靠着果园收入,2017年王彦需家脱了贫,把原来的石头房翻盖成宽敞气派的新瓦房,还置办了全新家具家电,“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有,跟城里人不差样!” (河北新闻网 记者 寇国莹

  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凌营村村民陈相华 

  搬出大山脱了贫 

丰宁县城集中安置区位于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共有69栋居民楼。图为已入住的人才家园小区。通讯员 韩春明 摄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对于这句话,56岁的陈相华有着切身感受。

  陈相华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凌营村6组村民,这里共有13户人家,陈相华家在半山腰。有个头疼脑热,陈相华都是骑着自行车去乡里。村子离乡政府10公里。出山容易,一路下坡不费劲儿,可回家却是“步步登高”累死个人。

  一到旱季还吃不上水,这更让她苦不堪言。他们在院里挖了一眼水井,挖下去十来米,便是石砬子。雨水多时够家人用,到了旱季,井便干了。家里10多亩地都是靠天收。“去年打了8000多斤‘棒粒子’,刨去种子化肥,满打满算也就收入4000块钱。”

  一家人开销全靠老伴于泊合打零工,一年万把块钱的收入还不够老人吃药、孙子看病。

  “县里在搞易地扶贫搬迁,你们村在搬迁之列……”2015年,乡干部上门动员易地搬迁。

  “搬迁是好事。”陈相华做梦都想搬出山旮旯儿。可一想到“住楼要交水电费、取暖费,去哪儿挣养楼的钱?”陈相华和老伴又犯了愁。

  “集中安置区把脱贫产业项目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土地复垦区及土地流转区统筹规划建设,既改善居住条件,又能解决收入来源问题,你们还愁啥?”乡干部给他们鼓劲儿。

  今年5月1日,陈相华一家搬到了县城集中安置区——人才家园小区。这也是丰宁28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小区之一。

  在丰宁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的山坡上,矗立着69栋崭新的居民楼,陈相华的家在C1号楼。屋内装修简洁大方,水电暖齐全,陈相华买了床和柜子,只花了1.7万元便搬进了125平方米的楼房。

  新家距县城仅10多公里,来回乘公交车就花4元钱;小区里有超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楼下有300平方米、20张床位的卫生室,小病不用出社区。

  迁新房,立新业。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陈相华一家的实际情况,今年8月份,将她安排到物业公司当保洁员。“活不累,还能照顾孙子,一个月工资1800块,我们三口人生活费不愁了。”

  今年8月,老伴于泊合通过招聘,成为丰宁万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月工资3600元,还管一顿午饭。公司就在开发区,骑车只需5分钟。

  工资收入、入股分红、光伏扶贫收益、低保金……一笔笔收入让陈相华笑不拢嘴。不久前,他们家痛快地确认签字退出贫困户。 (河北新闻网 记者 尉迟国利 通讯员 韩春明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村村民杨虎林 

  “这场大病家没塌” 

图为哈里哈乡卫生院王晓东(右一)、王洪强(右二)正在为杨虎林检查右腿恢复情况。记者陈宝云摄

  “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内固定物状态及位置未见明显异常。”10月14日上午,仅半个小时,41岁的杨虎林在乡卫生院就拿到了由县医院专家出具的影像诊断报告。“乡里看病省时又省钱,还不耽误家里活计。”拿到检查结果,杨虎林坐上电动三轮一溜烟回家喂牛去了。

  杨虎林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哈里哈村村民。2017年8月的一天,他骑摩托回家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血流不止。”哈里哈乡卫生院医生王洪强赶到现场后,立即把杨虎林送到了县医院。为尽快让其脱离生命危险,县医院医生检查后建议截肢。

  杨虎林是一名好瓦工,家里全指望他打工赚钱。“少一条腿,这家就塌了。”他当时嚎啕大哭。

  手术难度高,患者病情危急,要想保命又保腿,单靠县医院没把握。就在一筹莫展时,有医生建议能否试试刚刚搭建的“智慧分级诊疗”平台。

  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的平台,通过为乡镇医疗机构配备心电、影像设备、智能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医学心电、影像基层检查,数据远程传输由县医院专家诊断,疑难病例申请北京会诊,彻底打通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连接县医院和北京医疗机构的三级诊断“快捷通道”。

  经北京专家会诊指导,医院决定对杨虎林进行“右股骨下段及胫腓骨上段骨折内固定手术”。“这手术到北京做,至少要花20万元。县医院采用北京专家方案,只花了4万块钱。”少花钱还保住了腿,杨虎林感叹“智慧分级诊疗”真是老百姓看病的福音。

  2018年9月,“智慧分级诊疗”平台覆盖到了偏远的哈里哈乡卫生院,这可把杨虎林乐坏了。“原来到县医院拍X光片,来回将近百公里,需要半天时间,花费不少”,杨虎林说,如今每次仅需30元左右,最多半小时就能拿到诊断报告。

  县卫健局局长李宝志介绍说,该县积极搭建“智慧分级诊疗”平台,全力实施“春雨工程”,从市、县以及对口帮扶医院选派优秀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大幅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

  由于不能再出去做瓦工了,勤快的杨虎林在家做起了豆腐、养起了牛。“这几头牛能卖十几万元,看病借的钱年底就能还清了。这场大病家没塌,脱贫奔小康,咱也不能落后。”杨虎林信心十足。  (河北新闻网 记者 陈宝云

  巨鹿县王虎寨镇西宋庄村民宋倩辉 

  “防贫机制让我吃了定心丸” 

宋倩辉在院里种了些花草,让生活更有色彩。通讯员靳德祥摄

  宋倩辉今年35岁,家住巨鹿县王虎寨镇西宋庄。一说话,他的脸上就洋溢着笑意,很难看出曾大病一场。他说,维持家里生计主要靠他和爱人打工,一年下来,能挣一两万元,日子虽紧了点,倒也其乐融融。

  去年春节前几天,他的左半身子突然发麻,赶紧到县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之后说,病例少见,建议去大医院看看。

  宋倩辉当天就赶到了北京。专家说:“这是脑部胶质瘤,手术难度大。”宋倩辉问:“需要花多少钱?”“五万元左右……”春节过后,他带着连凑带借的5万元救命钱到北京做了手术,可宋倩辉术后一直昏迷。院方会诊决定,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但医疗费却高达10多万元。

  镇包村干部张占辉和村委会干部发动募捐,通过网络平台筹了几万元。同时得益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了4万多元,眼前这一关才闯了过去。

  手术虽成功,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宋倩辉却愁得抬不起头:“关键我干不了活,今后日子咋过啊!”

  好消息传来!巨鹿县启动精准防贫机制。作为西宋庄村防贫“网格员”,村干部宋立辉通过“防贫预警”手机客户端,将宋倩辉信息上报,之后村委会干部入户调查并完善资料,经镇政府、县防贫中心等审核,半个月后,其医疗费用剩余部分2.3万元中,由防贫补充保险再为其赔付7788.85元。

  巨鹿县防贫中心主任李立飞解释,防贫补充保险按照全县30万农村人口的10%框定,县财政出资投保。“生病、意外灾害、子女结婚上学等因素,都是监测信号,网格员要了解情况、向上汇报。”目前,全县纳入防贫台账的监测对象有2010户。

  按流程,县防贫中心对宋倩辉的救助效果进行了会商,因他还将面临开颅手术后补壳,致贫风险依然较高,对其实施“造血”帮扶,给其家人安排公益岗位。

  “从预警到研判、救助等阶段,防贫机制有明确的步骤及责任方,同时建立台账,跟踪服务,‘一户一策’,最大限度精准化。”李立飞说,县政府为全县群众购买“一元民生”保险,对因灾因意外造成损失的群众,每户最高获赔5万元。

  “防贫机制让我吃了定心丸,小康路上我不会掉队!”宋倩辉信心满满。  (河北新闻网 记者 邢 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