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奋力写好“沧州答卷”

时间:2024-05-12 14:54:40  来源:沧州日报  作者:郭彬

时序更替,逐梦前行。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勾起人们厚重而难忘的记忆。

沧州人民清晰地记得,一年前的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就盐碱地综合利用、黄骅港规划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我们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如温暖的春风吹拂在狮城大地。730万狮城儿女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干劲,由衷感恩总书记、感谢党中央。

不负殷殷嘱托,唯有砥砺前行。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沧州答卷”。

这份“沧州答卷”——

书写着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

关怀暖人心,嘱托催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饱含了战略考量和深切关注,又提出了科学方法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做好沧州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牢记殷切嘱托,写好“沧州答卷”,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到深处、落到实处。

清晰的认识催生高度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

2023年5月16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黄骅港发展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情况汇报,梳理任务清单,细化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地落实;

2023年5月28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安排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从市委常委会,到各级各部门;从机关团体,到学校课堂;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吹响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全市上下以具体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一步一个脚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着沧州力量。

这份“沧州答卷”——

书写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担当

4月28日上午,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津冀三地共同签订《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外迁重要承接地,目前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0家,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和产业地标。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我市诞生的新成果,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大战略,需要有大格局,更要有真行动。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沧州知重负重,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聚焦聚力推动与京津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创新、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协同,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加快发展自己。

——产业协同向更深层次推进。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沧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渤海新区等5个省级平台作用,积极走出去开展产业对接合作。去年以来全市共签约京津项目80个、总投资333.7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承接京津项目达到735个、总投资3024亿元。围绕已有央企合作项目,不断升级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积极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力促央企在沧投资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去年以来,全市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8家,已产生质效公司24家,为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创新协同向更高水平迈进。坚持加强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全方位对接,“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模式加快形成。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接京津创新策源地,联手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提高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强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围绕提高创新人才引进能力,抓好京津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项目,积极搭建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等平台,切实把京津优秀人才引进来、选出来、用起来。

——交通协同持续向纵深拓展。积极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枢纽。曲港高速、邯港高速、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全面推进,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津潍高铁加快建设,雄商高铁(沧州段)全线施工,沧州至石家庄实现高铁直达……不断加密的路网让沧州与京津雄及相邻城市形成“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人员、货物往来更加便利,“同城效应”日益显现。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向更多领域融合。不断壮大“朋友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协同红利”。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我市6家医疗机构与10家京津医疗机构成为前两批京津冀医联体,40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43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0家公立中医院与京津优质中医药机构建立联盟,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机构实现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强化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分别与京津两地教育部门签署《教育协同发展行动战略框架协议》,与北京市教育学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更多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同沧州共享;深入养老资源对接,先后与京津两地民政部门签署《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等框架协议,主动承接京津外溢养老资源,稳步夯实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根基。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随着一体化交通网络“密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群众的获得感“多起来”……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图景正在华北平原徐徐展开,沧州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份“沧州答卷”——

书写着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豪情壮志

初夏的5月,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上,数台装船机伸展钢铁臂膀连续作业,远处海天一色。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沧州,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详细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情况。他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作为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年轻的黄骅港被寄予厚望。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明确黄骅港上升为沿海主要港口;

2023年9月,黄骅港煤炭港区7万吨级船舶双向航道实现首航;

2023年11月,黄骅港迎来首列“疆煤”入港,成功开辟“疆煤”出海新通道;

2023年12月,黄骅港实现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

2024年4月,交通强国“绿色港口发展”试点工作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2024年4月,沧州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揭牌成立;

……

沿着时间轴回望,全市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足迹铿锵有力。一年来,我们聚焦“我们有什么、到底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办”,高标准开展了《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修订工作,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高质量推动黄骅港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2023年,黄骅港全年完成吞吐量3.3亿吨,同比增长4.99%,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2.36万标箱。2024年一季度,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807.14万吨,同比增长11.53%,高于去年同期5.7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持续完善港口功能,“多功能”大港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去年以来,我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专业码头项目,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3#4#散杂货码头投入运营,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成功首航,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邯黄、朔黄及沧港三条进港铁路主干线实现互联互通,首个铁路中心站建成投用,13.8公里的液化管廊、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基本建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壮大船队规模,打造沧州海运品牌,去年全年新增船舶7艘,新增运力5.1万吨,海运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开辟互联互通新通道,“综合性”大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市积极与上海、天津、大连等港口合作,不断发展外贸直航航线以及外贸内支线,新开通黄骅港至日本、俄罗斯远东、大洋洲、洛杉矶、印度、巴基斯坦等6条外贸航线,至广州、泉州、厦门等3条内贸航线,首条液化品外贸航线正式开通,目前已开辟内外贸航线37条,同世界上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沿朔黄、太中银、邯黄铁路“三线”稳步推进20个内陆港建设,目前12个内陆港已挂牌运营;扎实推进能源保障项目,煤炭国储基地和商储基地前期手续加速办理,原油商储基地开工建设,冀苏电煤“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航线成功开通;黄骅港雄安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在雄安综保区正式设立,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联动创新区获省批准,黄骅港保税仓库正式投运。

——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技术,“现代化”大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的华港数字运营平台投入使用,港口整体作业效率提高近40%;国能朔黄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试验成功,黄骅港成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业的干散货港口、全国首家作业现场全面无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运行试验成功,是我国目前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组合列车;新增2个5万吨级岸电泊位,万吨级以上专业化码头岸电覆盖率达到80%。

梦想,总是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今天的黄骅港,正朝着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方向阔步前进。

这份“沧州答卷”——

书写着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生动实践

初夏时节,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里,旱作雨养的旱碱麦正处于灌浆期,微风吹拂,生机盎然。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沧州盐碱地综合利用从此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坚持向盐碱地要产量、要效益,通过农田水利、生物改良等措施,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走出了一条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交出了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优异答卷。

——强化组织推动,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有目标”。为确保盐碱地综合利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市明确了建设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制发了《沧州市旱碱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确定了建设“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的重点任务(“一基地”即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一园区”即创建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体系”即建立健全以旱碱麦为重点的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多样板”即建设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沧州已被列入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同时,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获评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强化平台建设,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支撑”。如今,三个“国字号”平台已搭建完成,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创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于2月29日挂牌成立,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旱碱麦种植中心、旱碱麦推广中心、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已建成并运行;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创建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已开始运行;6支入驻团队开展了旱碱麦加工利用、蔬菜水果饮料新产品研发等研究工作,已立项市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专利3项。

——强化科技创新,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抓手”。育种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制定了《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组建种质资源收集等5个专家团队,已调查种质资源204份,引进小麦品种资源125份,对15个遗传群体抗寒耐盐性进行调查;种植体系建设方面,制定了“一个规程、四类标准、七类关键生产技术、九个主攻目标”,绘制出旱碱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图,确定了35项主推技术规程,并将主推技术落实到20个百亩攻关田、9个千亩示范方、9个万亩高产片;推广体系建设方面,明确了重点推广的旱碱麦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推广队伍,7个县(市)、58个乡(镇)的878个旱碱麦种植村实现一村一名技术人员全覆盖;加工体系建设方面,沧州旱碱麦地方标准通过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审定,成立了由28家单位为成员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盐碱地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省级旱碱麦创新团队加工与品牌建设岗位专家已获批。

——强化产业发展,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有前景”。加快延长全产业链条,“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入选区域公用品牌,“黄骅旱碱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通过国家第一轮审查。目前,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同时,我市积极培育“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

通过规划引领、科技加持、品牌塑造等一系列“硬核”举措,白花花的盐碱地不断长出“新希望”,更多“土特产”在这里孕育发展。2023年,全市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总产达到24.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2.1公斤和2.13万吨,秋播旱碱麦达到154.7万亩,种植面积扩大了5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收获,都是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都是狮城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责任担当。

一年,既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征程上,730万沧州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发进取,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务实的作风、更雄劲的步伐,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