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广袤天地孕育深厚文化底蕴,京畿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宋辽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资源。戏旅品牌越擦越亮,文化品位“拔节”向上,激活廊坊文旅“一池春水”,让这颗明珠散发更耀眼的光芒,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近年来,我市把挖掘和合理利用优势文化资源作为推动戏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培育戏旅特色产业集群,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戏旅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群众生活和娱乐的重要方式,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戏旅文化体验,激发消费新活力。
◆念好“内容经”
当古老戏曲艺术与朝气蓬勃的校园相遇,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走进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学生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艺术韵味,唱腔清脆委婉,动作干净利索,一招一式尽显戏曲功底。
廊坊益田艺术学校专业戏曲教育以传承国粹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为宗旨,通过戏曲舞蹈形体训练、戏曲剧目体验、戏曲音乐乐器等形式,打造出小梅花艺术团、戏曲百人团等戏曲团体,培养出众多戏曲新星,先后有32名学生获得少儿戏曲小梅花奖,84名毕业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知名学府。
“我们打造了益田戏剧产业孵化基地,从教学、演出延伸到展览、研学、文创等多种业态,让戏曲文化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为游客带来可欣赏、可感受、可互动的‘有戏’体验。”益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刘潇涵介绍,他们举办戏曲周末剧场惠民演出,免费向广大戏曲爱好者发放戏票。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广大戏迷朋友们的追捧。
作为戏曲之乡、“北方戏窝子”的永清县,连续多年举办京津冀票友大赛、京津冀京评梆群英会、京津冀京评梆戏曲大汇演等大型戏曲演出。积极探索“戏剧+旅游”新型业态,充分挖掘本地戏剧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戏曲惠民演出、戏曲周末剧场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戏瘾,让广大游客沉浸式体验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以戏旅新业态带动文化旅游消费提档升级的方式,持续带动县域旅游消费的增长。
廊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为打造优质演艺项目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其中“廊坊有戏”系列文化盛宴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戏曲名家故里廊坊行预热活动中的人才大比武和培训活动为戏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主体活动京剧科班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展演邀请名家演出和大师课,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京津冀京评梆票友大赛暨戏曲名票廊坊行活动,为广大票友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720多名选手报名、多轮比赛评选,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参与,仅线上观众超过2300万人。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传承了戏曲文化,加强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做好“融合文”
“百里戏廊”是河北省文旅厅指导、廊坊市策划文旅融合·戏旅品牌的战略主构架。自品牌策划开始,我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规划,用科学的规划和多元的布局,为打造文旅融合·戏旅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依托丰富的剧场资源和区位优势,谋划戏旅剧目与元素,努力形成贯穿廊坊全域的戏剧风景廊道和产业带。“百里戏廊”的总体布局,为“一体两翼”一轴13坊的格局,涵盖市区为主以及南北两翼的微旅游度假带。
——在红楼梦・戏剧幻城,多点联动观演线路将《红楼梦》的衍生故事讲述得新奇而富有创意,拓展出更多新产品与新业态,精心策划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演出、民俗体验、美食品鉴等系列主题活动,向外延伸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的文旅综合体,持续吸引游客“入戏入梦”。
——走进安次壹佰偶剧综合体验中心,“十二生肖主题剧场”“偶拾巷”非标商业街区,联动原有的剧院、影城、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酒店、特色美食等业态,构建文商体旅健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消费场景,打造有亮点、有卖点的新潮地。
——以廊坊独特的宋辽边关文化和北宋宰相吕端等历史名人为支撑的广阳齐家营宋风潮玩村,以宋朝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为基底,打造了一个充满浓郁宋式氛围的街区,融入了众多宋朝文化元素、商业业态和诗词景观小品,让人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宋朝的街市之中。
沉浸式演艺剧目、新颖的舞台创意、美“出圈”的非遗展示,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元的观演体验。“百里戏廊”不仅丰富了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旅途中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廊坊独特的戏剧文化魅力,还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景点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了廊坊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廊坊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长留量”
11月14日,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歌剧厅内,通州市民王维带着母亲观看了戏台三部曲之《惊梦》。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带家人来看这类话剧演出,“感觉实力派阵容精细打磨戏味十足,是一种新鲜的文化体验”。尤其是母亲看得津津有味,更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吸引“流量”不难,但打造“留量”不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正在不断丰富,从历史文化到现代创意,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以文聚力,加快各方面服务提档升级,以文兴业,建设城市文旅品牌,拥有国内领先的融合美术馆、博物馆和表演艺术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推出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大型优质文旅项目,成为京津冀地区文化艺术领域的新地标。
网络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日渐成为展示各地文旅资源的重要窗口。在吸引网络流量、打造网红文旅景点、激发文旅行业活力方面,我市规划了京雄廊旅游风景道,对市域内的旅游风景道进行了提升,为外地游客来廊奠定了环境基础。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北运河中心码头、宋风潮玩齐家营、“燕京八绝”等受到普遍关注。
在金黄的稻田旁品咖啡,在树木掩映的房车营地睡一觉……在秋末冬初交替之际,凭借氛围感十足、体验感飙升的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带动市民游客赏秋、摄秋、品秋、玩秋、享秋,一场由秋冬季节带动的旅游新消费随之升温。我市全力打造周末休闲游新业态过程中,重点以香河“香居”品牌、大城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品牌为龙头发展家居游;以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益田戏剧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筹备2025年国际戏剧节,发展戏剧游;以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发展休闲游;以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示范,举办美食节、灯光秀,培育汽车影院、星空营地等业态发展夜间游;组织好通北马拉松,推动龙舟赛常态化,举办自行车大赛、老爷车大赛、国际旗袍大赛等,发展赛事游;持续办好“肉饼争霸赛”,讲好香河肉饼、文安一锅鲜等地方饮食故事,发展美食游……
从“硬件”到“软件”,从“流量”变“留量”,从“网红”到“长红”,廊坊文旅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对技术与资源的革新,更是对服务与文化深度挖掘。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推动“百里戏廊”落地见效,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使“一轴13坊”的项目得到延伸和拓展,叫响文旅融合·戏旅品牌。不断提升戏旅项目层次,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利用廊坊丰富的戏曲资源,不断丰富“戏曲+旅游”“演艺+旅游”等业态,推动戏曲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组合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