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河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4年7月17日拍摄的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河北日报资料片)记者史晟全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2024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第4年。
这一年,省委、省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时时放在心上,持续实施动态监测,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织牢防返贫致贫监测保障网
“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家里还有啥困难吗?”2024年12月23日,巨鹿县巨鹿镇后辛庄村防贫网格员李军辉来到农户南东华家走访慰问。
2024年年初,南东华突然患病,后被诊断为脑血管畸形。
李军辉在村里走访时,得知南东华在外地住院,这个信息让他重视起来:“根据规定,一旦发现有可能返贫致贫的线索,我们都要进行认真核实。”
李军辉了解到,南东华看病花了一大笔钱,虽然相关费用由医保政策兜底了大部分,但“顶梁柱”干不了体力活儿,家里失去了收入来源,存在因病致贫风险。
“因意外情况致使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农户,正是我们重点监测的对象。”李军辉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防贫预警软件发出预警,村干部迅速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工作。
经过村、镇、县有关部门核查、会商,南东华得到及时救助,村里还给南东华爱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家人收入有了着落,摆脱了致贫风险。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我省按照“早、宽、简、实”要求,用好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3种监测方式,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防贫网格员入户走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同时,将识别认定时间缩短至15天,确保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更快、更及时纳入监测。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
我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持一户一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大开发式帮扶力度;对有劳动能力且纳入防返贫监测2年以上仍未消除风险的,逐户优化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效能。
针对监测对象中的重残重病群体,我省创新开展“1+9”重点群体针对性帮扶,在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长效机制。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截至2024年12月15日,全省共有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13.14万户31.25万人,其中34.6%经过帮扶已经消除了风险,剩余未消除风险的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主心骨”,过去几年里,我省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群众脱贫摘帽增收致富。
太行山深处,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连起整个村庄。这里,是阜平县骆驼湾村。
入村路旁,有家名叫“龙渝食府”的饭馆。这是个网红打卡地,在这里,能吃到不少太行山的特色菜。51岁的顾彦平过去在北京干过20多年厨师,三年前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当起老板。
“以前村子穷,找媳妇都很困难。现在,我和妻子在家门口开起饭店,收入不比城里人差。”顾彦平说,这两年,村里的新业态一个接一个,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带动饭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事干。脱贫后的骆驼湾没有松劲。小吃一条街、山货特产店、茶室、年画馆,这些新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
“现在村里八成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平均每户一年增收2万元。”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育一方优质产业养一方人?我省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张北县德胜村种植微型薯,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2017年起,德胜村与北京裕农等企业深度合作,建成300亩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加工园区和280个育种大棚。如今,这项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多万元,年产值超1200万元。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62个脱贫县培育打造了优质粮油、高品质蔬菜、特色果品等农业特色产业,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日益壮大。
夏日雨后的车谷砣村,风光秀美。(河北日报资料片)安宁摄
■乡村变美,乡风更文明
灵寿县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脉深处。冬日时节,走进车谷砣村,这里道路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垃圾运走了,环境好了,乡亲们心情舒畅。”每天清晨,专职保洁员李红岗都会准时打扫村里的卫生,按照类别集中收集垃圾,再由垃圾转运车转运。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如今的河北,越来越多的乡村像车谷砣村一样,村容村貌实现稳步提升。
2024年,我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难事出发,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等工作,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到2024年底,我省累计布局建设33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建设1万个以上和美乡村,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我省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农村低保、养老和临时救助等民生保障政策,推进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鼓励子女孝亲养老,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等行为,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今日河北,在生态宜居的青山绿水间,在脱贫群众追逐幸福的脚步中,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逐笔绘就。(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