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舞蹈队在排练。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让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人人关切的“家事”,也是“国之大事”。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养老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围绕老有所养相关问题,代表委员提出,变养老为享老,要大力培养人才队伍、优化养老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16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2%。河北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离不开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省人大代表,河北燕达医院院长、燕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玲指出,目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社会护理服务需求。
“工资收入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规划不明晰等原因,制约了护理员,尤其是年轻护理人才的进入。”李海玲代表说。
如何更好地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李海玲代表建议,从提升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入手,加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褒奖,定期开展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选树表彰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自豪感。
“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还应支持和鼓励各高校设置养老护理专业,增加养老护理方向学生的培养数量。”李海玲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储备力量。
此外,针对社会人士可提供再教育、再深化的培训机会,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更专业的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
河北普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下辖的养老机构,接收了大量失能失智老人,对于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现状,省政协委员、河北普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兰茹有更深刻的体会。
“从为老人端茶、喂药、擦背等基础护理工作,到参与机构内日常事务管理,都离不开养老护理人员的参与。”安兰茹委员建议,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减轻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压力。
“应打通养老服务人才的职称评审通道,可参照医护职称评定,建立适合养老护理员的职称评价体系,让护理员在工作中看到成长的可能,增强职业吸引力。”安兰茹委员建议。
发展银发经济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需求也迅速增长。老年人除了传统的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外,还产生了休闲、娱乐等新的需求。
发展银发经济,更好地让养老变享老,成为满足老年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省政协委员、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孔春梅认为,加速培育壮大医养康养产业,是对老年人需求的一种回应。
在孔春梅委员看来,现阶段60后退休的老年群体健康意识更强,医养康养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的医养康养服务,需要综合施策,加力推进。”孔春梅委员建议,在现有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地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护理”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推动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孔春梅委员还建议,鼓励相关产业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发展银发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支持养老产业更好发展,需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中心总经理武丽英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发展养老金融的建议,希望通过金融手段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保值增值,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武丽英委员建议,在现有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应积极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推动社会保障体系惠及更广泛群体。
同时,她主张加快推进商业养老金的发展,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的“减震器”和“稳定器”功能,不断夯实居民的养老财富储备。
加大政策支持
保障困难老年人养老权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忘了农村这一薄弱地区。与城市居民养老相比,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省人大代表、河北福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梅表示。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就业、发展,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于那些留在农村的困难老年人,如何更好地做好他们的养老服务工作,已经成了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十分现实、迫切的问题。
这些年,许海梅代表的工作始终围着老人转。“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还存在配套服务跟不上、亏损状态难扭转等问题。”许海梅代表说,目前,农村养老机构解决吃饱、穿暖、睡安心没有问题,但医疗等一些配套服务跟不上。此外,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集中养老收费一般为每月几百元,最高不超千元,导致机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可持续运营能力弱。
对此,许海梅代表建议,应构建多方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格局,明确政府职责,强调政府的“兜底线、保基本”责任,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政策的前提下,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引导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满足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对于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
省人大代表、沧州市淑华爱心服务队队长蒋淑华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相较于城镇,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更为明显。
“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主要还是依靠养儿防老,社会化养老程度低,养老机构等资源缺乏,公共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蒋淑华代表指出,在农村地区,当子女外出务工后,空巢老人独自在家生活,更需要养老服务。
“要加强农村老有所养服务体系建设。”蒋淑华代表建议,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敬老院和福利机构建设,推动实施老年健康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完善养老服务功能,让高龄老人、困难空巢老人集中入院养老,以保证老人生活上有人照料,精神上有人慰藉。
“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公益性、互助式养老服务组织或机构,着力解决特困、低保和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等社会化养老问题。”蒋淑华代表说。(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