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时间:2023-05-30 14:37:00  来源:  作者: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我市加速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 马志辉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行走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7600亩旱碱地麦田旁,远远望去,绿中带黄,随风掀起层层麦浪;近前细看,麦穗已经鼓胀起来,傲然挺立于麦秆顶端;农技人员正在田间地头现场“把脉”,指导农户做好雨后麦田管理,确保丰产增收。

“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灌浆期能遇到这几场‘及时雨’,今年指定大丰收。”田垄边,53岁的后仙庄村民杨东进捧起一束麦穗,满脸笑容。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我市东部区域地碱水咸,土壤越靠近渤海,盐碱化程度越高,仅盐碱耕地面积就达518.2万亩。为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盐碱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实施暗管改碱和生态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将盐碱地转化为耕地后备资源。目前,已完成盐碱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7个,新增耕地面积12.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56.6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沧州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我市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并迅速成立旱碱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抓紧摸清全市盐碱地面积、分布、盐碱性及种植、管理、收益等情况底数,系统梳理已研发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底数,加快制定《沧州市盐碱地综合利用三年发展规划》和2023年《沧州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科研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和托管激励政策,做强产业打造品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展现新作为,真正把关爱铭记于心、把感恩化为行动,全面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4000亩土地种植旱碱麦,建成了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也是“黄骅旱碱麦”的繁种基地。

“合作社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的指导下,按照旱碱麦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建立旱碱麦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标准体系,发布旱碱麦标准化企业标准,并通过了省质监局认证,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制度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在介绍时,手机一直响个不停,相继接到的几个电话,都是北京、天津等地面粉厂的负责人在寻求合作。

当下,渤海新区黄骅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规模化种植面积为39.6万亩,经营主体达1239家。

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晶表示,下一步,渤海新区黄骅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健全扶持旱碱麦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种植,加强标准化管理,持续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产品认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农村农业。同时,成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旱碱麦行业协会,按照“农业+协会+市场”的思路,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创新,不断提升精细化加工,做强品牌化培育。

不光有小麦在盐碱地中拔节生长,在沧州各地,不同水肥、土壤条件下种植的耐盐碱蔬菜、水果、粮食也长势良好,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海兴碱梨”。

海兴县曾是干旱、渍涝、盐碱等自然灾害频发之地。为了根治盐碱地,充分提高盐碱地的种植收益,当地在发展旱碱麦种植的同时,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盐碱地高效梨树种植。

“盐碱地富含钾元素,同样的管理模式下,盐碱地长出的梨果比普通梨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海兴碱梨涵盖皇冠、玉露香、鸭梨、秋月等多个品种,不仅通过了有机认证,还申请了‘海兴碱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每公斤最高能卖到30多元。”海兴县委书记回永智介绍,目前,海兴县发展了海兴碱梨、秋雪蜜桃等盐碱地林果种植1.3万亩,年产量约7000吨;发展了南齐茴香、茶棚甜瓜、碱地西瓜等盐碱地蔬菜种植1.2万亩,年产量2.3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视察,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对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特色农业大文章。海兴县将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回永智表示,将依托中科院海兴试验站,加强旱碱麦品种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培育省市龙头企业,加大“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扶持力度,打造“麦固”系列旱碱麦、“海兴碱梨”系列果品、“南齐茴香”系列蔬菜等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昔日的“白花花”变为如今的“金灿灿”,沧州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但仍存在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亩均单产水平低、深加工拳头产品少、品牌影响力小等问题和不足。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义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参谋部、战斗部和先锋队的作用,围绕“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着力推进“一区、一园、两中心、四体系”建设,实现“三增、四化”旱碱麦产业发展新格局。“一区”,即建设旱碱麦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园”,即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两中心”,即推动成立国家旱碱麦技术创新中心、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建设;“四体系”,即建立健全旱碱麦育种、种植、推广、加工标准体系;“三增”,即推动旱碱麦面积增大、单产增加、农民增收;“四化”,即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订单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旱碱麦全产业链竞争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沧州经验”。

昔日荒碱滩,今朝米粮仓。相信,随着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的推进,不远的将来,沧州盐碱地将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