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细胞能干什么吗?它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改造,高效生产生物合成材料。当然,细胞并不能直接产生我们所需的材料,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过从数据库找到合适、安全的基因序列和片段,将基因转入细胞中,改变细胞原有的代谢通路,最终实现了让细胞来生产所需的生物合成材料。日前,记者走进这家神奇的企业,一探奥秘。
自主研发寻求技术突破
走进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透过显微镜,可以看到上亿细胞在“细胞工厂”工作的场景,它们按照人的设定,在细胞内生产医学所需的人源胶原蛋白,这些蛋白可以制造我们所需的生物医用材料。
通过科技创新,河北纳科生物让单细胞生物通过与人同源的胶原蛋白基因,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把基因序列编辑好,植入到细胞中,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与人同源的胶原蛋白。
河北纳科生物坐落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内,公司拥有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合成生物学实验室,配备了2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截至目前,已取得国家专利18件。纳科生物以合成生物学为技术平台,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数据模拟等技术,建立了微生物菌种库和符合GMP要求的生物工厂。
纳科生物的首席科学家来自国家纳米中心,借助国家纳米中心雄厚的科研力量,纳科生物不断钻研新技术,与国家纳米中心共同研究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除此以外,他们还与中国农科院、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以及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开展了合作。
此前,河北纳科生物还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受邀企业,参加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核心技术取得了相应的发明专利保护,填补了河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从实验研发成果过渡到规模化生产
在河北纳科生物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最新研制出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正在生产。为了确保实验研发成果在规模化生产中成功转化,生产车间所有的生产设备都是“量身定做”,根据生产所需进行了专门定制。
河北纳科生物的创始人徐兰举告诉记者,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替代了从动物身上提取材料的方式,避免了环境污染和动物病毒的传播,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用于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而且,与传统的胶原蛋白相比,它和我们人体的胶原蛋白100%一致,在医疗上可用于人工眼角膜、人工皮肤、人工骨的制作。
如今,河北纳科生物已经可规模化生产蛋白类、PHA、PLA、PGA等可降解新型材料和工业用酶,利用合成生物学来获得天然的高分子材料,从而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满足了医疗、农业、环保对新材料的需求。
这家企业建立的“生物工厂”,还有几十种微生物,可以生产出让皮肤无痕的医用缝合线,能完全降解的生物塑料,比蜘蛛丝还坚硬的工业用丝线等等。
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徐兰举介绍,河北纳科生物主要的研发领域是合成生物学,目前,企业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新在研项目——农业有机废弃物微生物发酵与生物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主要是把农业的秸秆、废弃物变成完全可以降解的生物塑料,解决了白色塑料污染的部分问题,以及处理农业秸秆的难题。
企业工作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在研项目由河北纳科生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联合承担,主要针对农业、包材、医疗器械等领域,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场上升空间。预计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
发展势头正猛的河北纳科生物潜力十足,在企业建立的短短几年间,他们已经拥有自主研发产品十余件,在研产品近二十件,并且借助技术过硬的优势,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了一批外省上市公司的投资和合作。
谈起企业今后的发展,徐兰举说,将充分发挥微生物发酵技术、材料制备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好高新区知识产权和质量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技术突破,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最终使实验研发成果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展现了我市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当记者走进纳科生物的实验室、生产车间,走近企业负责人、科技研发人员,感受着他们破解创新困境、攻克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每一个场景无不令人振奋,深深感受到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此次采访收获颇多,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众多科技企业中的代表,他们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映射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着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赵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