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中心 记者 安淼 通讯员 孙文迪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引进种植了‘花育23号’花生,收成不错,榨出的油卖得也很好,一亩地能赚近2000块钱。”卢龙县潘庄镇大杨各庄村花生种植户李卫东这两天正在把秋天收获的花生榨成油。
村里笔直的水泥路,给苹果种植户带来太多方便。
村民的期盼就是村党支部工作的方向。今年秋收季节到来之前,杨建利急得睡不着觉。“秋收前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一入夏,杨建利便开始筹备修路事宜,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积极协调、跑办。经过不懈努力,这条路终于在9月初修好了。
“这可是村里的大喜事,不少村民说这比给每人发几百块钱还高兴呢!”李长清说,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修路成果,杨建利、老党员李素文等十几名党员干部自发地组成护路小分队,带领村里的公益岗连续两个月昼夜守护新修的路,并积极开展养护、管理、清洁卫生等工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里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感动了村民们。在村小学门前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村民李成清、赵阳、赵安、李桂萍等人纷纷加入护路小分队。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党员张罗着干,村东的路修好了,建利他们又开始修小学门前的路。这修路可是耗人的活儿,修的时候得帮着浇水、垫土,晚上还得在工地看守。党员们日夜值守,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所以也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村民谢金友说。
“这条路修得太有意义了。”村民曹玉说,“以前最怕送孩子上下学,因为校门口这条路太破旧了,大风天尘土飞扬,下雨天一地烂泥。现在路修好了,送孩子再也不用发愁了。”
不用发愁的还有住在村北泄洪渠附近的10多户人家。大杨各庄村北、西两面都紧靠青龙河,每到汛期连雨天,不仅地势低洼的北街洪水泛滥,这些住户更是提心吊胆。村民王小发为此常常睡不着觉:“害怕啊,怕水大淹了房子和地啊。”
为解决这一群众的“闹心事”,今年上半年,村党支部集中力量清理了淤积多年的排水渠。“里面淤泥很深,还有各种石头、垃圾等。建利就找来大钩机,带着几十名党员推着小推车做配合工作。就这样,3000多米的排水渠很快被清理干净了,今年谁家都没被水淹。”老党员霍玉祥说。
“现在咱大杨各庄村是越来越干净了,你看,不光道路整洁,路旁还种上了花花草草,个人家门前也十分规整,这环境变美了,日子过得也舒心了。”村民李连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党员冲在前,干啥都不难。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齐心合力抓好保洁长效机制的落实,并挨家挨户地作动员。杨建利、杨光、王晨旭等党支部一班人和李素文、霍玉祥等骨干党员,还组建了“党员环境整治突击队”,深入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帮助清理院外杂物、绿化美化庭院,努力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党建+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大雪已至,村民邓小利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
“我这三个大棚占地近10亩,主打纯绿色、无公害,主要供应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老师们,一年收入近10万元。”邓小利说这要感谢村党支部一班人,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蔬菜种植事业才能发展得这么顺利。
“以前我家这块地主要种玉米,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后来村党支部带领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我们才有了新的突破。”谈起如今的生活,邓小利的爱人周敏笑着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的确,邓小利、周敏一家能过上好日子,与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帮扶密不可分。“为了农村经济活起来,父老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建利他们这一届的干部操碎了心。”李素文告诉记者,无论是示范引领,还是推动土地流转、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都是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内容。
村党支部发挥出了“火车头”作用,牵动着更多的乡亲们走上了富裕路。肖敬峰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天,肖敬峰一直在他的50亩朝天椒地里忙活着。“以前这块地种的是玉米和红薯,不挣钱,后来和村书记探讨要改良品种,改种了‘朝天椒’。”肖敬峰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收了500多斤朝天椒,一斤卖八、九块钱,50亩地净赚近10万元。
大杨各庄村养殖业做得风生水起。
追求无终点,探索无止境。“以党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永远在路上。”杨建利表示,今后,他们还将继续依托土地资源,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党建+“我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哪里痒就往哪里挠
“是宁桂珍的儿子吧,你母亲的医疗保险需要认证了,你抓紧时间帮她把这事儿落实了啊。”最近这几天,李素文拿着在外人员花名册,挨家挨户打电话,“这些都是搬出村子的人,人虽然不在村子里,但像办医疗保险、认证身份信息这样的事儿可不能错过。”
除此之外,李素文还帮在外居住人员办理房产过户等事宜。“他们在外面工作都很忙,每次回来办事都着急,我就提前去镇上预约,这样就能用最快的时间办好事情。”李素文说不只是她一个人这么热心肠,村里68名党员人人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两年来,在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中,大杨各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看似细致具体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杨建利认为,要想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就要多进几家门,多问几个小问题,多说几句家常话,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利(左)看望低保户。
近段时间,村里有个19岁的小伙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党员们纷纷主动为他捐款。老党员李素文还动员在外打工的儿子杨光,号召工友们一同为他捐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大杨各庄村党支部广泛开展的以“一对一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多支党员“排忧解难”志愿服务分队则把目光聚焦在村里低保户、边缘户身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们生活的冷暖。
“今冬的煤球已经给你放好了,到时候想着用啊。”12月3日,李素文和另外两个党员来到“五保户”王友的家里。作为“常客”,他们对王友非常了解,什么时间需要办什么事儿,想得比王友本人还周全。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近两年来,大杨各庄村党支部推行“党建+”的生动实践深刻地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
清理垃圾。通讯员 孙文迪 摄
现如今,在大杨各庄村,随处可见整洁干净的村道,琳琅满目的种养加等各类富民产业,家美人和、怡然自乐的人文景观,健康、和谐、向上的文明乡风拂面而来……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瑰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引进种植了‘花育23号’花生,收成不错,榨出的油卖得也很好,一亩地能赚近2000块钱。”卢龙县潘庄镇大杨各庄村花生种植户李卫东这两天正在把秋天收获的花生榨成油。
村里笔直的水泥路,给苹果种植户带来太多方便。
村民的期盼就是村党支部工作的方向。今年秋收季节到来之前,杨建利急得睡不着觉。“秋收前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一入夏,杨建利便开始筹备修路事宜,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积极协调、跑办。经过不懈努力,这条路终于在9月初修好了。
“这可是村里的大喜事,不少村民说这比给每人发几百块钱还高兴呢!”李长清说,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修路成果,杨建利、老党员李素文等十几名党员干部自发地组成护路小分队,带领村里的公益岗连续两个月昼夜守护新修的路,并积极开展养护、管理、清洁卫生等工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里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感动了村民们。在村小学门前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村民李成清、赵阳、赵安、李桂萍等人纷纷加入护路小分队。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党员张罗着干,村东的路修好了,建利他们又开始修小学门前的路。这修路可是耗人的活儿,修的时候得帮着浇水、垫土,晚上还得在工地看守。党员们日夜值守,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所以也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村民谢金友说。
“这条路修得太有意义了。”村民曹玉说,“以前最怕送孩子上下学,因为校门口这条路太破旧了,大风天尘土飞扬,下雨天一地烂泥。现在路修好了,送孩子再也不用发愁了。”
不用发愁的还有住在村北泄洪渠附近的10多户人家。大杨各庄村北、西两面都紧靠青龙河,每到汛期连雨天,不仅地势低洼的北街洪水泛滥,这些住户更是提心吊胆。村民王小发为此常常睡不着觉:“害怕啊,怕水大淹了房子和地啊。”
为解决这一群众的“闹心事”,今年上半年,村党支部集中力量清理了淤积多年的排水渠。“里面淤泥很深,还有各种石头、垃圾等。建利就找来大钩机,带着几十名党员推着小推车做配合工作。就这样,3000多米的排水渠很快被清理干净了,今年谁家都没被水淹。”老党员霍玉祥说。
“现在咱大杨各庄村是越来越干净了,你看,不光道路整洁,路旁还种上了花花草草,个人家门前也十分规整,这环境变美了,日子过得也舒心了。”村民李连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党员冲在前,干啥都不难。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齐心合力抓好保洁长效机制的落实,并挨家挨户地作动员。杨建利、杨光、王晨旭等党支部一班人和李素文、霍玉祥等骨干党员,还组建了“党员环境整治突击队”,深入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帮助清理院外杂物、绿化美化庭院,努力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党建+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大雪已至,村民邓小利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
“我这三个大棚占地近10亩,主打纯绿色、无公害,主要供应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老师们,一年收入近10万元。”邓小利说这要感谢村党支部一班人,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蔬菜种植事业才能发展得这么顺利。
“以前我家这块地主要种玉米,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后来村党支部带领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我们才有了新的突破。”谈起如今的生活,邓小利的爱人周敏笑着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的确,邓小利、周敏一家能过上好日子,与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帮扶密不可分。“为了农村经济活起来,父老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建利他们这一届的干部操碎了心。”李素文告诉记者,无论是示范引领,还是推动土地流转、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都是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内容。
村党支部发挥出了“火车头”作用,牵动着更多的乡亲们走上了富裕路。肖敬峰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天,肖敬峰一直在他的50亩朝天椒地里忙活着。“以前这块地种的是玉米和红薯,不挣钱,后来和村书记探讨要改良品种,改种了‘朝天椒’。”肖敬峰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收了500多斤朝天椒,一斤卖八、九块钱,50亩地净赚近10万元。
大杨各庄村养殖业做得风生水起。
追求无终点,探索无止境。“以党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永远在路上。”杨建利表示,今后,他们还将继续依托土地资源,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党建+“我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哪里痒就往哪里挠
“是宁桂珍的儿子吧,你母亲的医疗保险需要认证了,你抓紧时间帮她把这事儿落实了啊。”最近这几天,李素文拿着在外人员花名册,挨家挨户打电话,“这些都是搬出村子的人,人虽然不在村子里,但像办医疗保险、认证身份信息这样的事儿可不能错过。”
除此之外,李素文还帮在外居住人员办理房产过户等事宜。“他们在外面工作都很忙,每次回来办事都着急,我就提前去镇上预约,这样就能用最快的时间办好事情。”李素文说不只是她一个人这么热心肠,村里68名党员人人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两年来,在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中,大杨各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看似细致具体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杨建利认为,要想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就要多进几家门,多问几个小问题,多说几句家常话,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利(左)看望低保户。
近段时间,村里有个19岁的小伙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党员们纷纷主动为他捐款。老党员李素文还动员在外打工的儿子杨光,号召工友们一同为他捐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大杨各庄村党支部广泛开展的以“一对一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多支党员“排忧解难”志愿服务分队则把目光聚焦在村里低保户、边缘户身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们生活的冷暖。
“今冬的煤球已经给你放好了,到时候想着用啊。”12月3日,李素文和另外两个党员来到“五保户”王友的家里。作为“常客”,他们对王友非常了解,什么时间需要办什么事儿,想得比王友本人还周全。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近两年来,大杨各庄村党支部推行“党建+”的生动实践深刻地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
清理垃圾。通讯员 孙文迪 摄
现如今,在大杨各庄村,随处可见整洁干净的村道,琳琅满目的种养加等各类富民产业,家美人和、怡然自乐的人文景观,健康、和谐、向上的文明乡风拂面而来……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瑰丽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