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拍摄的景色宜人的井陉县甘陶河。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2023年12月27日,记者走进石家庄市井陉县威州镇坡头村的鲟鱼产业园,只见养殖人员在池塘间穿梭忙碌着,肥美的鲟鱼在水中畅游,不时泛起一圈圈波纹。
“你瞧,这就是我们养殖的鲟鱼,鱼肉的品质和口感都不错。”坡头村鲟鱼养殖户李海良正忙着往鱼池里投料喂食,“这里流淌出的山泉水天然无污染,符合鲟鱼养殖对高品质水质要求。”
在李海良家的鱼塘里,大大小小的鱼池有15个。养殖鲟鱼让李海良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坡头村鲟鱼养殖面积达到530余亩,鲟鱼产业园年创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为村集体年增收28.9万元。
在坡头村,一路走,一路看,跟鲟鱼相关的产业项目一个接一个。
沿着村中道路,记者来到“鲟味农家院”,经营者李帆正拿着渔网在池边查看鲟鱼生长情况,这里养殖的鲟鱼大概有20万条。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喂鲟鱼、钓鲟鱼,还可以品鲟鱼。”李帆告诉记者,特别是节假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农家院的生意日渐红火。
鲟鱼产业为坡头村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坡头村利用鲟鱼产业园改造提升契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并依托优美风光将“产地变景区”,提升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井陉县坡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晓辉介绍,2023年,村里建成了渔、泉、旅融合项目——“鲟味坡头”,探索出了渔、泉、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让观鲟鱼、品鲟鱼成为一道风景。
乡村美美与共,产业欣欣向荣,生活蒸蒸日上。2023年11月16日,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到井陉县南横口村、坡头村、洛阳村现场观摩。井陉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参与、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农旅融合、产业赋能”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远山,近水,陶瓦,青砖。走进位于绵河与甘陶河交汇处的南横口村,目之所及,处处都是古陶瓷元素,道路两旁的各式陶瓷景观、一整面的黄金匣钵墙、各种陶瓷工作室以及陶瓷体验馆,可以让人们深度了解这里悠久的陶瓷文化。
“我们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南横口村村民于会明告诉记者,他在自家的老院里开了一家陶瓷工作室,节假日期间,很多游客带着孩子过来体验手工制作陶瓷器具。经过拉坯、修坯、烧制等环节,看到亲手制作的茶具、花盆等器具,每个人都很开心。
现在,于会明在家门口既能赚钱,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还能弘扬陶瓷文化。“旅游饭越吃越香,还能讲好井陉窑故事,让更多的游客把井陉窑文化带回家。”于会明说,他按照井陉窑传统工艺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品很受游客欢迎,在旅游旺季,烧制的作品很快就会销售一空。
特色鲜明的陶瓷、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使南横口村获得了“陶瓷水镇”的美称。漫步在村里的陶瓷水镇景区,陶瓷文化风情街两侧涵盖了传统陶瓷文化类、研学类、文创类等多元化店铺近40家,充分展现了井陉陶瓷文化。
文农旅融合,鼓了腰包,美了环境。南横口村党支部书记马昌喜介绍,南横口村依托井陉古瓷窑的资源优势,本着“先保护后开发、修旧如旧、体现特色”的原则,对村内明清古建筑进行了复古式修缮,打造出一批集吃、住、玩、游、购于一体的风情小院。
“我们这已成为集休闲度假、陶艺体验、旅游研学、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马昌喜说,白天游古村、品美食、赏民俗、制陶具,晚上赏陶瓷水镇灯火水景夜景,住陶瓷主题民宿,南横口村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一草一木皆风景,和美乡村入画来。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井陉县以井陉窑文化为品牌,以瓷窑遗址为根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人流量”变成了“经济流量”,让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