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激发“钻石良港”新动能
——跟着全国人大代表去视察①
1月12日,一艘轮船在拖轮的协助下向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靠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月9日上午,20余名驻冀全国人大代表乘车沿唐曹高速,向海而行。隆冬时节,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浪拍岸处,万吨巨轮依次排开,卸船机挥舞着巨臂作业,配送车辆穿梭于堆场和码头间。远处海域上,拖轮正为巨轮顺利靠岸保驾护航。
繁忙背后是产业聚集。近年来,唐山大力实施钢铁企业搬迁及兼并重组,钢铁企业(集团)从40家减少至20家,沿海临港地区钢铁产能由搬迁前的13.2%提升到38.6%;全力推进曹妃甸、南堡、海港、乐亭等沿海化工园区建设,2023年前三季度绿色化工产业增加值完成212.2亿元,同比增长3.2%。
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提升河北临港产业聚集效应,是代表们此行要了解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水深岸陡、不淤不冻,曹妃甸港区是著名的‘钻石级’良港。”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万浦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副经理张晓建认为,“港口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产业是港口发展的支撑。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应以世界眼光、一流标准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不断加速临港产业要素聚集,激发港口发展新动能。”
当日11时许,代表们来到首钢京唐公司。公司自有码头作业现场,一艘装载2万吨原煤的轮船靠泊散货泊位,卸船机司机紧盯屏幕、发出指令,指挥五号、六号卸船机进行智能化卸船作业,为三座高炉生产提供优质原燃料。
2023年10月27日,一艘轮船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卸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一座钢铁“梦工厂”。“公司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临海靠港,自有码头共15个泊位,整体设计年吞吐量3327万吨,原料由港进,成品由港出,有效节约了运输成本。”首钢京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立指着沙盘向大家介绍,一期工程采用了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二期工程优化和改进技术54项,开发创新技术50项,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造船、机械制造、高压容器、桥梁等领域。
从石景山到曹妃甸,首钢搬迁不是原封不动的搬家,而是面向新产能、新技术、新水平的全新升级布局。“如今,我们正沿着首钢走过的转型升级之路阔步前行。”听完讲解,全国人大代表、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华说,2020年至2022年,冀南钢铁集团旗下的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50亿元左右,从唐山市古冶区迁至位于渤海之滨的乐亭经济开发区,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原料、产品由汽运到海运的调整,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乐亭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的首批32家省级产业聚集区之一。“提升钢铁产业聚集度,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物流和销售渠道,在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谈判时形成合力。”王树华代表认为,同时,产业聚集导致企业数量多、货物吞吐量大,集疏运体系应立足实际进行优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帮助行业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提升铁路货运比例。
紧接着,代表们来到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运营的新天唐山LNG项目现场。
“气”从海上来。“项目设计接卸能力1200万吨/年,将新建20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两个泊位,总投资253.9亿元。目前项目一阶段已建成投产,计划接卸能力500万吨/年,第二、三阶段工程分别计划于2025、2030年建成。项目的投产结束了我省无自主气源的历史。”公司工作人员张向宇向代表们介绍,他们运营的新天唐山LNG外输管线项目起于新天唐山LNG项目接收站,止于廊坊市永清末站,全长270.6公里,日最大输气能力1.6亿立方米,有力提高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
“我必须为河北同行的努力点赞。”在1月11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高级管理专家关东说,他们主要从事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负责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和与社会管道联通以及全国油气管网的运行调度,“LNG是清洁能源,符合国际和我国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我将在LNG企业聚集和运输管网互联互通方面做一些思考,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海天一色,潮笛共鸣。在产业加速聚集和一批重大项目助推下,2023年截至12月20日24时,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0645.09万吨,同比增长10.89%,正式迈入8亿吨大港行列。(河北日报记者 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