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一年间: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燕赵大地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时间:2024-01-19 15:05: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贡宪云 冯阳 宋平 潘文静

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燕赵大地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一年间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有“城市会客厅”之称,是雄安首个标志性城市综合体,集结了绿色建筑、智能化等诸多创新成果。(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2023年,是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温暖的记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为河北在新的起点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汛期,河北省保定涿州市等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受灾群众,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了我们强大信心和力量。在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到涿州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充分体现了对河北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河北人民的深情厚爱。

风雨洗礼之后,共同走过的河北这一年更加难忘。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满怀感激之情,铸牢忠诚之志,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呈现新气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迎来新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新进展,全省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燕赵大地更加可视可感可行、展现蓬勃生机。

闯新路

创新驱动发展呈现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创新之路到底如何走?如何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新时代提出新课题。

“河北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这样作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进企业、入园区,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组织企业家座谈交流,研究推动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创新创造的活力在燕赵大地充分涌流。

2023年12月,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新能源轻轨列车在阿根廷开跑,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首次驶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辆“打头车”,满身“黑科技”,采用全电池驱动,具备智慧人机交互终端等功能。

作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中车唐山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飞跃,铸就“大国重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河北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纲举才能目张。2023年,河北印发《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河北省支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对创新发展行动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

蓝图铺开,目标明确,河北创新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实。

在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由石家庄市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联盟科技园基本建成,深圳恒信科技等企业入驻,“链”出一条半导体产业链。目前,石家庄聚集了1600余家上下游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劲头足。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下一个个“全国第一”,彰显河北经济发展新活力。

唐山市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河北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一……

“含新量”更足!2023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1.7倍,光电子器件制造增长53.8%。

前不久,河钢材料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型无磁轴承合金材料,顺利通过一家客户的技术指标评价。河钢又一种新材料成功打入高端市场!

瞄准“卡脖子”技术加强科研攻关,2023年,河钢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开发新产品186个,其中18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1个产品替代进口。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投入,尤其是研发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国企创新带动作用,河北国资系统积极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大力提升研发经费投入,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减税降费,让创新氛围愈来愈浓厚。

去年前三季度,石家庄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0.27万元,同比增加37.5%。在减免政策激励下,企业去年研发资金投入提高至销售收入的11%。

河北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20894家,同比增长116%。

勇担当

重大战略实施迎来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全省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7月7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京举行,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共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良策,共商“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之举。

倪岳峰在座谈会上说,全力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作为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国中化大厦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顶着寒风高效施工。“每过7天,这座‘金芦苇’造型的大楼就能‘长高’一层。预计到今年3月大楼就能封顶。”中建二局三公司中国中化大厦项目总工程师张剑林说。

节节攀升的“金芦苇”,映照的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加力提速。2023年,新区承接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4家,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雄商、雄忻高铁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雄安大规模开发建设势头良好。

2023年,“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持续汇聚。

出台空天信息、城市鸿蒙等产业支持政策,打造智能网联、软件信创等16个主题楼宇,高端高新产业加速聚集;

雄安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创新开放平台支撑作用更强;

推出“雄才十六条”,举办百校百所千企、万名首都高校毕业生“雄安行”,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创新开放氛围拉满;

白洋淀淀区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并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75种;

…………

雄安,创新味道越来越浓,开放色彩越来越亮,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带来的是人气越来越旺。

从容东、容西、雄东三个新建片区12万群众喜迁新居的笑脸,到雄安追梦人在咖啡馆内的细语轻谈,从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宣武医院)陆续开学、开诊,到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直饮水设施、足球场等一批办公、商业、生活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未来之城升腾着烟火气。

雄安新区打着旗子在前面跑,京津冀涌动着协同发展的浪潮。

2023年,京津冀三地以更大力度深化拓展重点领域合作。

京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河北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

6个产业链,能创造多少机遇?

2023年11月29日在京召开的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唐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海涛与北京九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签约。安海涛信心满满:“这是对唐山机器人产业链的一次‘堵漏补缺’。”

河北携手京津联合打造6个重点创新产业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三地产业升级转移扎实推进,协同创新步入快车道。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

一张图、一盘棋、一股劲。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求突破

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是河北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治本之策。

“戴总,我们现在是环保A级企业了,可以放心接订单了。”2023年12月14日,河北燕山钢铁集团销售部副部长宋艳合给南方一家冷轧企业负责人打去电话。

签订单为何跟创A挂上了钩?

原来,创A成功后,重污染天气期间企业可以自主减排,不耽误订单。一年多来,河北燕山钢铁集团对照标准全力创A,吨钢综合能耗较2021年降低4.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52.5%。

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河北扎实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制定八方面353项具体指标,促使“排污大户”变成“治污先锋”。

截至2023年,全省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总数达3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河北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向绿而行,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2023年11月7日,位于承德市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迎来强降雪,几只狍子在林间觅食嬉戏。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种树12年,围场哈里哈乡八十三号村村民李云鹏明显感受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林子里狍子、野猪、黑琴鸡等动物越来越多。”

聚焦优化市场交易方式,持之以恒降碳减污。

2023年10月16日,河北首批排污权租赁签约活动在邯郸市举行。在落实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前提下,两家出租方企业将污染减排形成的排污权,租赁给因生产波动需要短期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承租方,把“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本”。

河北积极发挥市场配置生态环境资源决定性作用,探索排污权市场交易新机制,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示范试点平台引领效应,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河北各地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3年,新增承德市、承德市隆化县两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增唐山市迁西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两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京津冀地区绿电供应的主要来源。

2023年,该基地交出了一张优异成绩单——累计交易新能源电量378.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

绿色能源,点亮未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3年,河北省预计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累计93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约63%,装机规模及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育优势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河北拿出不少实招硬招。

“中标了!”2023年12月18日,看到网上公布的河北省第七届(定州)园林博览会石家庄园工程施工中标公告,河北惠东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亚丽激动不已,“‘双盲’评审改革,给了民营企业更加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

“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技术标暗标,避免了评标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2023年5月以来,河北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2023年下半年全省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经营主体总量比上半年增加11%。2023年6月以来,民营企业中标数量由73%上升到84%。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一年,河北的改革新意浓浓。

颁发全省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全国首个数字营商环境地方标准在威县发布;修订《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河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之一。

廊坊经洽会“100+10”个签约项目已成功落地80个;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投资机构与数字项目签约合作金额163亿余元;省旅发大会进一步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三场盛会回响不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对接。

针对企业、项目、个人全生命周期,河北已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90个,所有涉企事项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98%以上……一项项创新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越来越多企业、资本、人才正在用脚为河北投票。2023年,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7.82%,平均每天净增企业700多户。

放眼全球谋发展。这一年,河北的开放亮点纷呈。

泰国曼谷,长城汽车新零售商超体验店的多款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吸引当地消费者前来“尝鲜”。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年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

多瑙河畔,“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市”的佳话仍在续写。运营7年多来,河钢塞钢营收超过60亿美元,连续4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并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国企业形象的“金名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十周年。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河北的生动写照。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重组成立一年多来,河北港口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二。

外贸外资双双发力。在全球贸易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河北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也稳住了外资基本盘。2023年1至11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176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5倍。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01.2亿元。

惠民生

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河北这一年,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20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听,骆驼湾唱响新山歌——“哎嗨哎嗨呦,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要改变阜平县……”当地群众创作的这首山歌小调,唱出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旅游、食用菌等产业的精气神儿。2023年,骆驼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84元,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歌声起太行,山乡沐春光。这一年,河北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河北开展“农业投资项目提升年”活动,脱贫地区全年实施农业项目1197个,总投资1602.9亿元。

看,一辆辆带有“河北净菜”标志的货车从顺平县龙鑫商贸有限公司驶出,车中装载的净菜当天就成了北京市民的桌上餐。

2023年5月,“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首发仪式举办。直通车打通了京冀两地间的物流梗阻,源源不断将“河北净菜”输送到北京市场。

丰富北京市民的“菜篮子”,鼓起河北农民的“钱袋子”。这一年,瞄准京津冀市场需求,河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与北京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15家,打造“河北净菜”进京基地。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河北扎实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年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334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瞧,承德市双桥区山庄社区共享食堂开餐了,社区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唐山市丰润区优贝林托育中心的宝宝们睡着午觉,不远处的另一间教室里,“河北福嫂”李慧正在给托育师讲授婴幼儿生活照护技巧。

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这一年,河北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统筹做好养老、托育等各项工作,为“一老一小”创造更加美好、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来,回家乡寻找创新创业的机遇吧!前不久,西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任月桃回到家乡石家庄,参加2023年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希望能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大展拳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河北省实施就业促进工程,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

走,到河北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游),到唐山河头老街夜游打卡,到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寻梦,到正定古城游览隆兴寺、荣国府……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2023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8.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3.67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05%和108.48%。

抗洪灾

齐心协力重建美好新家园

2023年11月10日,立冬刚过,涿州户外最低温度已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冒着严寒,习近平总书记来了!

“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书记关心的叮嘱,饱含着人民至上的深情,温暖着受灾群众,转化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

2023年汛期,河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降雨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洪水峰值之高、致灾程度之重,史所罕见。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向党中央报告灾情和抗洪救灾抢险安排,果断决策扩面转移,争分夺秒抢险救援,有力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把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党的政策好,赶上这个好时代了,要不然这房子可盖不起来。”2023年11月18日,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村民付继军家重建的新房封顶。钢筋、沙子、水泥等建材有补贴优惠,政府还给担保联系施工队,和付继军一样,很多受灾村民下定决心尽快重建新房。

河北省2023年约16.5万户受灾农房恢复重建任务,包括加固、修缮、新建等,已按时完成,剩余2.16万户新建任务将在2024年入冬前完成。

谋长远,河北加快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截至2023年底,2333处农村供水损毁设施全部完成修复。白沟河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加速推进。全省287个公路恢复工程全部完工,131个国省干线水毁重建项目加快实施。

农业生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河北利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加快推进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重点支持种植受灾重点县(市、区)棚室升级换代;尽最大努力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指标,加快推进灾毁农田恢复,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田野上,孕育希望。车间里,重现繁忙。

强化包联机制,深入走访摸排,掌握企业诉求,河北积极采取措施助力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尽快满产达产。2023年底,全省受灾企业基本恢复到灾前生产水平。

…………

回望来时路,满怀豪情。

展望新征程,更添信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河北发展的根本指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 冯 阳 宋 平 潘文静)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