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新春走基层 | 柴运龙回乡办厂记

时间:2024-01-26 15:22:41  来源:  作者:

柴运龙回乡办厂记

早晨7点,肥乡区肥乡镇北西落堡村村民淮瑞红便出了家门,来到别丽美特窗帘生产基地,换上工装,做好准备工作,8点准时上岗。

缝纫布料。马雅卿 摄

她是这个窗帘生产基地“元老级”员工。该基地刚投入运行时,她就应聘到这里工作,在窗帘成品检验岗上一干就是两年多,“每月工资3000多元,还有两天公休,老板对我们也很照顾,在这儿干挺舒心。”

像淮瑞红一样,家在周边村镇来打工的有100多人。在他们眼中,这不仅是一家让自己“挣钱不离乡”的工作单位,也是一个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2021年6月,别丽美特窗帘生产基地在肥乡区落成投产,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品牌、自产自销的窗帘生产企业之一。

基地负责人柴运龙是肥乡人,项目成立时他刚好30岁,年纪不大却颇具商业头脑和敢想敢干的勇气。他早先在浙江绍兴打拼,随着家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产生了返乡创业的强烈念头。

“近些年肥乡变得越来越好,我有自己的资源和团队,何不回来为家乡发展出份力呢?”柴运龙在心里问自己。

于是,他把电话打给了肥乡区政府招商部门,表达了想建厂办企业的愿望。“政府人员非常热情,请我回到肥乡,陪着我一起为项目选址,在手续跑办上提供各种帮助。”回忆起项目筹备阶段当地给予的大力支持,柴运龙仍十分感动。

最终,该窗帘生产基地项目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建成。

质量检验。马雅卿 摄

走进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的景象。员工们都在专心干着手里的活儿,针线布匹交织于不同操作台面,经过一双双巧手,花色各异、款式新颖的窗帘见于眼前。据了解,一套窗帘从原料布算起,需要经过裁剪、拼接、熨烫、定型、裁高、打褶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完成质量好坏,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品质。

“‘品质高于一切’,这是我对员工的要求,也是对客户的承诺。”柴运龙说。

为确保各个工序都不出现瑕疵,该生产基地配备了20名专职质量检测员,他们分别在原料区、“三边”(1底边和2侧边)区、成品检验区开展检测工作,覆盖了窗帘生产全链条,最大限度减少问题产品的出现。

通过分布在全国的1000多家经销商,别丽美特窗帘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年销售量达150万米,产值超千万元。

技术负责人刘静芬告诉记者:“我们的窗帘获得消费者青睐的‘秘诀’,除了凭借过硬的质量,还有新技术的应用和紧跟潮流的设计。”

该生产基地推行定制化生产,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不同面料、尺寸、款式的窗帘,“一套一个样”。在既有款式外,刘静芬同设计团队定期外出考察、参加展会,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在样式、花纹上不断进行升级改良,并应用“无明线”“双立边”等新工艺,使窗帘制作水准高于市场普通产品。

同时,为了让员工熟练掌握新操作工艺,生产基地对新入职人员开展1个月的岗前培训,对老员工则定期组织技术讨论学习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熨烫布料。马雅卿 摄

从去年开始,柴运龙尝试开拓线上销售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牌影响力也得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

这两天,员工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订单。亮眼的销售业绩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柴运龙计划着增加生产线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

“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员工们跟着获益,进而又能吸纳更多人就业、为家乡发展助力,这是个多方共赢的好事儿。”柴运龙说。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