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龙耀新春】京绣:“龙”跃衣裳“绣”满巾

时间:2024-02-10 11:35:49  来源:央广网  作者:

编者按:龙腾春意,“年味”非遗。龙年到,全国各地以“龙”为主题的非遗项目喜气迎人,中华“龙文化”与非遗传承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央广网特别推出“龙耀中国·非遗里的中国年”系列报道,以非遗视角解读中国年味,与您一起领略非遗里“龙”的奇妙多姿。

“我们采用与丝巾面料同色系的丝线,它除了色调和谐以外,在光线下还有隐隐约约的光泽感,让这个‘龙’纹样更加鲜活灵动。”近日,记者走进河北省定兴县京绣研究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第五代传承人田丽仔细整理着龙年主题系列产品之一——龙纹丝巾,犹如爱宝在手。

据了解,京绣又称宫绣,最早用于宫廷装饰、服饰,为“燕京八绝”之一。多用于宫廷装饰品及服饰,选料讲究、色彩鲜艳、绣工精巧。绣线除使用蚕丝制成的绒线外,还使用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的金、银线。其针法复杂,有平金绣、整针绣、打籽绣、锁绣等几十种,可以做成服装、唐卡、龙垫等十几种作品,2014年京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京绣的传统纹样便是龙、凤,外加牡丹、孔雀、祥云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正好突出了我们京绣的特点——图必有意,文必吉祥。”田丽说,2024年为龙年,工坊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为龙年主题产品做准备,让咱们的传统文化“龙气冲天”。

田丽母亲梁淑平是京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母亲的引领及熏陶下,田丽从12岁便拿起了绣针,至今已有22年的“绣龄”。

“上小学时每天放了学,都看到母亲在刺绣,当时觉得很新奇,绣品很美。于是在我小学毕业那年,母亲专门为我上了一块绷子,绣的是回形纹加花朵,第一次绣得不好,但是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与京绣结下了不解之缘。”田丽说,一个巴掌大的花朵也需要绣上万针,密密麻麻的针脚,一层一层的丝线铺排开来。

大学毕业后,出于对京绣的热爱,田丽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中,帮助母亲一同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负责设计、管理、运营。“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不希望让母亲看到京绣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我要把绣针接过来!”提起当初的选择,田丽仍是坚定不移。

留住非遗文化,就要与现代相融合。除传统艺术品外,京绣开始往新中式服装,丝巾、领带、扇面、车载香水盒等文创产品上发展。“现在喜欢传统文化服饰的人还是挺多的,能把文化做到衣服上,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荣幸。”田丽说。如今,京绣在北京开设有4家销售门店,定兴南大牛村和周边村镇建有8个工厂,共有700余名绣娘,全年销售产值5000余万元。

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一丝一缕传承经典文化。当千万条彩线在历史传承人的指尖上蜿蜒流转、跃然帛上时,京绣这项非遗技术也在保护传承中绚丽绽放。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