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十年协同 一日体验丨记者的职场cosplay日记

时间:2024-02-28 14:44:22  来源:冀云  作者:

十年磨一剑,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硕果累累的十周年。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我们见证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实步伐,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民生保供的坚定决心。从“绿意浓”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到“动能新”的河北美富淦钒钛产业,再到“保供稳”的中国最大的黄瓜交易市场,每一处都承载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印记。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深入不同行业一线,“解锁”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职场cosplay之旅,共同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仔细着脚下,小张!这片山坡不好爬。”阳春三月近在眼前,而塞罕坝机械林场却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积雪还能没过脚背。一身纯黑工作服,带着“森林防火”红袖标的王翠永是塞罕坝下河边营林区的主任,他和同事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巡查这片林区的每一片山坡,巡林、防火。

塞罕坝下河边营林区地处接坝地带,林地面积较大,40公里内,7个村庄与林地交错并存,林区里的每个护林员平均管护面积在8000到10000多亩。采访当天,记者一行人跟随着王翠永开始感受护林员一天的工作。

图为塞罕坝机械林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你看,眼前这片绿色在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荒山。一代护林员骑马巡山,二代骑摩托,到咱们今天能把车开到山下了,条件好了,生态保护更得加把劲!”作为一个“林三代”,王翠永对这片林区了如指掌,记者随着他一路学、一路看,记住了树皮发红的大树有病虫害的风险,要及时拍照留存大数据;这棵树叫桦树、那棵树叫落叶松;混交林的林分更接近自然状态,森林生态系统会更加稳定、健康……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是保护好塞罕坝生态资源的首要任务。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批一批的树种下去,一代一代的人守起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来,伸手感受一下,这些热轧卷是刚从隔壁承钢运来的,还热乎着呢!”在河北美富淦1450mm酸轧机组生产车间里,科员白冰戴着黄色的安全帽,正忙碌于各条生产线之间,对设备进行检查。“化身”车间点检员的记者也换上工服,戴上了“小黄帽”,随着白冰一起踏进了机器轰鸣的智能车间。

图为冷轧钢卷。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看,这是我们的酸洗线,它的作用是将热轧卷表面的氧化铁皮去除,为下一步的轧制作准备。而这个,就是我们的轧机,它能把酸洗后的热轧卷轧制成我们需要的冷轧钢带。”在点检途中,白冰告诉记者,冷轧钢带的制造工艺中会用到许多消耗品,而这些消耗品大多是从天津等地买过来的。“我们点检,主要靠的是‘看’和‘听’,我们面前的设备现在在高速运转,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会有异响出现。”每一个细微的异响、每一次微小的震动,都逃不过点检员的耳朵和眼睛。

“这些热轧卷是我们的主要原材料,别看它现在这么大,经过加工后,我们可以生产出0.18mm的极薄规格冷轧钢带,年产150万吨冷硬板,能从咱们这儿卖到天津、唐山,到华北、华南地区。”来自天津等地的优质材料供应,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的率先突破也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借过!借过!先把我这几筐黄瓜打个包,客户在外边正等着装车呢!”清晨,记者一行人来到了平泉市榆树林子镇的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这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筐筐顶花带刺的黄瓜被包装、称重、装车,由客商销往全国各地,一天能卖出去一两百万斤。作为实习“黄瓜经纪人”,记者跟随市场经理王凤龙一起参与了这场“瓜”分天下的较量。

“今天(价格)咋也不能下来3块钱。”“你先把箱打开,我看看你的黄瓜好不好。”王凤龙一边和瓜农讨价还价,一边向记者传授经验,“看瓜要选又绿又直的,小刺扎手的,就是好黄瓜,这种黄瓜北京的超市都抢着要。”早晨摘瓜卖瓜,中午新鲜黄瓜就能摆上北京的超市货架,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图为大棚主摘黄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近年来,平泉市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设施黄瓜产业,设施黄瓜占地面积达14万余亩,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能够切实保障京津冀城市群特别是首都农产品的持续供应和价格稳定。目前,榆树林子镇已有4个设施菜产业园区申报了绿色认证,13个园区按农牧部门的要求开展绿色食品规范化生产,让高质量的黄瓜走进京津、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做好京津冀的“菜篮子”供应保障,夯实区域内民生保供根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之路,恰如一场精心培育的“造林运动”,让更多荒芜的大地换上了“绿装”,让新兴产业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更让农产品供应链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迎接着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