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庄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这传递出中国教育发展的鲜明信号。全国两会结束后,我市各部门迅速作出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唐山教育系统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及唐山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提出“35510”的工作思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市。
“3”是“狠抓三大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狠抓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要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义务教育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要推进优质多样化发展;特殊教育要推进融合发展。应对未来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布局学校。
狠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体系,持续做强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精准服务和高质量就业,确保唐山工职院“升本”成功。持续做大中等职业教育,推动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加快推动人才产业精准对接,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狠抓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唐山师范学院“申硕”、唐山幼专搬迁为契机,提升唐山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层次。发挥北交大、北理工、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专业学科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5”是“坚持五育并举”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校园文化提质增效。
提升教学质量。把牢课堂主阵地,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深耕课堂、成就课堂,切实提高课堂质效,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个性、好奇心和探求欲,以及独立的思考力、自主的研究力和蓬勃的创造力。
加强体育锻炼。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打造校际联赛、选拔性比赛等竞赛体系,以实际行动助力“赛事之城”“圆梦之城”建设。
注重美育熏陶。加强美育熏陶,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结合“双进”促“双减”活动,重视学生艺术体验,让更多艺术名家、非遗传承人、表演团体走进校园,开展联合教学、创作展示活动。
培养劳动素养。把劳动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督导开足上好劳动课程,举办好劳动技能竞赛,推动中小学 劳动实践基地普及,根植“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5”是“夯实五项保障”
强化党建政治引领。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纠治“四风”,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强化人才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举办第三届名师论坛、名师工作室助推市级骨干教师对象专业成长、新入职教师跟岗培训等,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加强市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和使用。严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兼职取酬等违规行为;广泛宣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事迹,大力弘扬师德正能量。
提升优质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保证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推进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全覆盖。持续完善覆盖各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无障碍。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深化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推进“双控”机制落实到位。制定《唐山市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指南》。持续开展校园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学校食堂管理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学校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发挥督导评价作用。着力推进教育评价和督导改革,推进基于数字化构建学生、教师、学校的教育评价模式持续走深走实。
“10”是“十项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工程。优化整合园舍资源,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幼儿园分级分类管理,实施薄弱园帮扶计划。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启动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薄弱初中三年帮扶行动计划,推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深度延展。
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初中各年级学业质量抽样评估和高中联考工作,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双减”巩固拓展工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注重实践性、活动性,实现课内、课后有效衔接,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大“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打击力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推进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组建曹妃甸区精品钢铁、现代化工、现代商贸物流和丰润区智能轨道交通产教联合体。新建丰南、遵化、迁西职教中心和第一职专等产业学院。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工程。推进分类管理改革,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年检结果运用,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工程。狠抓科学教育,厚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沃土。指导路北区等国家级、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开展工作。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一体化设计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编程、创客等创新教育活动。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积极开展动态摸排和对症防治,密切和创新家校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评估。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水平教育开放合作工程。借助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育人水平。进一步拓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渠道,积极引进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加强我市中小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基础教育合作交流。
智慧教育普及工程。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区域云录播视讯平台,普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共享名校课程。积极争创省中小学人工智能创客教育实验校,年内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65%,数字校园普及率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