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

时间:2024-03-27 15:07:54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精辟概括了“四个重大转变”,即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四个重大转变”既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总结,又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深刻领会“四个重大转变”的内在逻辑

“四个重大转变”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这是整体治理格局的转变,体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生态是统一完整的自然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着力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碎片化”情况,解决各管一摊、相互掣肘的问题,有效整合吸收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发力点、平衡点和增长点,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点带面、标本兼治,从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要素的关联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新时代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改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这是治理动力的转变,体现了责任机制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不仅是要针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发力,更是要主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实现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绿色升级。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全党全社会的行动共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推动。新时代十年来,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逐渐成为新风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这是国际合作形式的转变,体现了我国积极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保护好美丽的地球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致力于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是理论建设的转变,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系统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实践要求

“四个重大转变”系统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变化和历史成就,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系统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实践要求,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担负起责任使命。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保障。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必须继续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赏罚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必须继续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持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本领。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内容。必须保持力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让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和环境与社会关联性。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期性的问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本文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创新工程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