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金湖公园。(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这是雄安新区的第七个春天。
从高空俯瞰,白洋淀水碧如镜,千年秀林绿意如海;启动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热火朝天。
穿行于城,智能网联大厦、机器人创新中心、空天信息大厦等主题楼宇林立,一个个创新场景活力奔涌。
七年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省委、省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多次到雄安新区调研,并经常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作出工作部署。雄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认真履行属地责任。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疏解新速度:疏解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牢记设立的初心,才能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
抓进度、抢时间。3月27日,“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时间较计划节点提前1个月。
加速的,又何止“金芦苇”。
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建设全面提速,北京援建的3所学校和雄安宣武医院开学开诊,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快建设……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1月17日,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设计总监翟佳体验了新区公共服务局的新服务——企业开证明“一口进,一口出”,只填写一套申报材料,5个部门的证明全部开好。
开辟疏解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新区让疏解单位找到了“家”。
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地生效,为疏解单位人员扎根雄安、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撑。新区出台住房、户籍、教育、医疗等10个配套方案,新区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了与北京同步,京雄政务服务加速同城化。
创新新场景: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要打着旗子在前边跑,这是雄安新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创新,就要在思维理念上先行示范,放眼世界,了解全球动向,把最新的理念、技术、应用、场景落户雄安。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想别人未谋之策,勇闯别人未走之路,敢做弄潮儿、领军者。
看,新兴产业破茧而出。
2023年12月20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在雄安会展中心举办,省委、省政府决定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汇聚北京等地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推动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
出台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城市鸿蒙等产业支持政策,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86家创新型企业与中交未来科创城签订意向协议……高端高新产业在新区加速布局。
看,高端人才接踵而至。
随着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运营,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孟宏伟更忙了,“雄安,给了科研人员大展拳脚的机会,也带来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推出“雄才十六条”、举办百校百所千企及万名首都高校毕业生“雄安行”、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发放一万多张“雄才卡”……新区求贤若渴,敞开怀抱欢迎四海英才。
看,智慧城市奔向未来。
车与路智能“对话”,车辆畅行无阻不“卡顿”;“藏”在花园里的变电站化身颜值爆表的“能量立方”,源源不断输出清洁电力;医院药房来了机器人“同事”,取药更精准,补充药品更及时;被称为“雄安之眼”的城市计算中心,为建设数字城市、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
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雄安创新的味道越来越浓。
生态新画卷: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底色,是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近日,雄安新区新发现3种鸟类。至此,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79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3种。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淀区整体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等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选择在此“落户”;绝迹多年的芡实、白花菜等多种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重现;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
野生动物是环境最灵敏的“生态试纸”,是生态系统的“环评师”。荷塘苇海、鱼翔浅底,这是大自然送给白洋淀的一朵小红花。
未建城、先植绿,雄安画卷的第一笔就是“绿”。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种下第一棵树。习近平总书记曾望着一株株摇曳的树苗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雄安新区持续推进千年秀林建设,累计造林47.8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
秀林、绿谷、淀湾组成的绿色空间骨架基本形成。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正在成为现实。白洋淀畔,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美丽动人。
人民新生活: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国家大事的最终落点,是人民群众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
安置房设施齐全,群众住得稳。
容东片区主干道乐民街两边,幸福园、裕民园、居安苑、乐居苑等回迁安置小区错落分布。鲜活的小区名字,对现实生活作出生动描绘,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
“住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房子,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容东、容西、雄东三个新建片区已有12万群众喜迁新居,从村民变成市民,开始了新生活。
生活圈以分钟计,生活过得安。
“出门走不到10分钟,就能来到羽毛球场。”明珠园小区的侯金花早上送孙女上学后,常常约朋友到附近球场打球。
“15分钟”社区中心、“10分钟”邻里中心、“5分钟”街坊中心……家门口的中小学、饭后散步的公园、转角可见的便利店,新区群众的生活圈以分钟计算,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稳稳托举幸福生活。林荫停车位、小型足球场、直饮水点随处可见,一个个细节里的“绣花”功夫,给群众带来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家门口上班,日子有奔头。
繁星园小区的张晓莉,在理发工作之外,最近又找了份兼职:安装拉链头。“按件计工资,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做。”有事干、有钱挣,张晓莉忙并快乐着。
雄安新区坚持就业优先,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创新打造“零工驿站+职工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公司”就业培训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跑一场马拉松,见证一座城。”4月14日,“雄马”将鸣枪开跑。1万多名跑者将跑过市民服务中心,跑过在建的央企总部项目、开学开诊的“三校一院”,跑过碧波荡漾的白洋淀,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只争朝夕,一路奔跑,行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雄安新区,正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阔步前行。(河北日报记者 蔡晓辉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