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高质量发展看河北 |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时间:2024-04-10 16:17:04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李丽钧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丽钧

“新增贷款突破一万亿,新增存款创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新高。”2023年,河北省金融总量实现“三个新高”,交出了可喜的成绩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发布的2月份河北省金融机构整体运行情况显示,2月末,河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9154.8亿元,同比增长12.3%。

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出,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河北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满满。

普惠金融 让企业发展有底气

经济“春暖花开”,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成为涵养市场活力的源泉。近年来,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还好有河北银行为我们发放的1000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款,从初次对接到拿到资金仅用了一周时间,而且是纯信用贷款,随借随还,真是帮了大忙!”科泰工业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科泰工业公司坐落于秦皇岛市开发区祁连山北路,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销售、批发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企业经营稳定,年盈利状况及缴税情况均较好,河北银行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制定了专属信贷方案,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了1000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款的审批及发放,为企业提供了全流程的高效率金融服务,业务效率得到了客户的称赞,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河北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向省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14.9亿元,支持增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864.4亿元。同时,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座谈会,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2023年末,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4.8%,比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33.1%,比上年末提高9.1个百分点,增长明显加快。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消防灭火机器人性能。刘梓涵 摄

省财政厅也着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运用贴息奖补等方式,激励金融机构扩大普惠小微和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

省财政厅用好中央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试点支持,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绩效考核第一档,每年均争取到最高额度奖补资金1亿元,支持我省保定、邢台、宁晋、三河、武安、丰润因地制宜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截至2023年年底,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业务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2191.04亿元流向实体经济,带动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9.42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保障

2023年12月14日,雄安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创新“信用信息+惠企政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门扬表示,未来,新区将逐步建立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信易贷”模式,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个个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落地,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银企签约仪式现场。高盟 摄

“双碳”专项贷款、“雄安新区发展贷款”“雄安新区支持贷款”等专项信贷计划和产品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市政、生态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碳中和挂钩”贷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成果丰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等10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村务平台数币缴费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国首创。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张浩阳说,河北着力打造雄安新区金融改革创新高地,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金融保障。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区各类金融机构99家,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91亿元,是新区成立之初的19.7倍。

据了解,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9%,高于全省42.8个百分点。

河北积极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加大对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上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累计发放236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7万户。扩大交通、产业、生态“三大率先突破”等领域的金融供给,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融资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省“三大率先突破”领域项目贷款余额超1.26万亿元。

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清明时节,在河北沧州的旱碱麦田里,满眼青绿,小麦长势喜人。经过多年的盐碱地整治和小麦品种选育,如今在沧州,旱碱麦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万亩。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全力支持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从2023年起组建工作专班,围绕旱碱麦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小麦产业”,制定出台综合授信服务方案,助力沧州地区盐碱地改良,推动旱碱麦产业增产增收。


中国银行沧州分行客户经理走访黄骅市海盛源粮油有限公司,为企业量身打造授信方案。中国银行供图

近年来,河北不断开拓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多项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落地实施,为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注入资金“活水”。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定位于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指导文件《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出台,界定出176项转型金融支持的技术,缓解钢铁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压力。

在前不久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金融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陈继明介绍说,我省还引导金融机构扩大降碳产品开发、重点排放企业节能减排等领域信贷投放和金融产品创新。截至2023年末,全省绿色贷款同比增长48.5%;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向绿色降碳领域投入低成本资金447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约972万吨。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涌向实体经济的每个角落,激活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