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共建创新共同体,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昨天(4月27日),2024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搭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对话平台。
论坛以"共建创新共同体 赋能美好京津冀"为主题,发布了一批协同创新重大成果。河北"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全国排名比2014年提升10位,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近9000项技术成果面向京津冀技术市场开放共享。"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刘冬梅:
那么我们来从数据来看,河北在这个抢抓科技创新的机遇,在发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有了很大进步。
在共建创新共同体方面,论坛现场共有34个协同创新项目签约,包括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平台、京津冀产学研合作与服务、创新企业入驻产业园区等三大类型,助力三地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秘书长 李伟:
可以发挥河北的生态资源、能源优势,比如说张家口的绿氢和北京、天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产业互补。可以和北京在先进制造业的集群打造方面形成产业链的互补优势,来带动河北创新能级、产业能级提升。
此外,三地还启动上线了首份区域创新地图"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集中呈现了京津冀范围内成果转化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五大类337项创新资源。论坛还发布了《京津冀科技成果供给及需求清单》,包括百余项北京科技成果供给清单以及80余项津冀技术需求清单。
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京津冀算力基础设施正在一体化布局建设。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以算力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算力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努力构筑形成区域、规模、应用三大竞争优势。论坛上,河北专门推出聚焦钢铁、医药、汽车、能源等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领域的58项"算力+"场景及14项算力建设、共享场景,邀请企业参与。
河北省科技厅创新应用场景专班负责人 朱英华:
通过发布场景清单,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中关村论坛的影响力,吸引京津乃至全球的科研院所、高校、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来到我们河北场景中进行技术成果验证、落地和推广。
此外,记者在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上了解到,2023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0%。对接会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沧州高新区等地还纷纷结合创新生态、产业现状、营商环境等进行了现场推介和需求发布,给不少企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殷文钢:
北京这边科技力量很雄厚,那么河北有很多产业的这样一个积淀,我们希望在河北这边把我们多年的科技成果,尤其在汽车、半导体和电子信息领域上进行合作,希望把这个科技成果能继续扩大。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京津冀区域负责人 范正锐:
这些年我觉得河北整个的这个营商环境,还有我们政府这种奋发有为的状态,都是一个非常向上生长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也愿意和河北的这些政府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