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工匠人的身上,处处体现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年复一年地攻克,就是为了抵达行业的顶峰。
即日起,本报开设“匠心独运 妙至毫巅”系列报道,讲述河北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河北工匠的匠心故事。
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解决感光胶片生产领域多个难题
他以0.05微米精度打破国外垄断
人物名片
张宏伟,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乳剂车间工段长、高级技师。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多年来,张宏伟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业探伤胶片、医用干式胶片、档案级缩微胶片等研发生产领域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是2023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今年“五一”前,他又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曾几何时,乐凯胶卷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今天的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数码影像材料和数字印刷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而在其旗下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乳剂车间,有位2024年省劳模,特别善于解决“卡脖子”难题,他就是张宏伟。作为车间工段长,他弘扬工匠精神,从业22年,靠着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的韧劲和肯学习能钻研的劲头,带领团队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匠心 技艺
七八平方米暗室,无光做实验也能完成
乳剂作为具有感光特性的涂料,是感光胶片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感光乳剂对环境亮度有严苛要求,所有实验必须在暗室内进行。近日,在张宏伟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他工作20多年的地方。
乳剂车间宛如迷宫,记者进入的一间测定组暗室,面积仅有七八平方米,除了墙上一盏灯发出的微弱红光,其他什么也看不见。
借助这一点微弱灯光,张宏伟向记者演示了他的“绝活”:用取料勺将乳剂涂到片基这一工序。当再打开灯时,只见片基上涂抹的乳剂均匀平整,而工作台面上,实验用的烧杯、滴管、温度计等工具仍旧井然有序。
张宏伟告诉记者,暗室是他最常来的地方,经常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这里伸手不见五指,刚来此工作时自己也是“处处碰壁”,但现在对实验室的布局、工具摆放位置早已了然于胸,即使和同事同时进行操作、使用工具也不会拿错,更不会发生碰撞的情况,“实验的时候,甚至不借助红光,完全无光我们也可以完成。”
匠心 攻坚
提高乳剂颗粒精度,打破国外市场垄断
“乳剂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胶片的‘生命线’。”张宏伟向记者介绍,而掌握乳剂颗粒精度控制,则是保证胶片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2020年起,张宏伟带领团队研究缩微胶片,这一精度如果达标,就可以将一张A4纸上内容按比例缩小并存储于一片宽度仅1厘米的胶片,这一技术常应用于档案馆等场所,能极大地缩减档案存储所需的空间,不过,这也对乳剂颗粒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张宏伟和他的团队依托以往的经验,不断调整乳剂生产的温度、搅拌速度和方式、加液速度和方式等重要参数,在暗室中进行了无数次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将颗粒精度由0.1微米提升至0.05微米以内,相当于提升了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
目前,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乳剂颗粒精度控制技术,并且推动缩微胶片由实验室向车间过渡,打破国外此类产品的市场垄断,为国家档案系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
跨专业研制设备,攻破“卡脖子”难题
张宏伟和他的团队研发生产的乳剂主要用来制作银盐感光材料,其中,以工业射线胶片为主,主要是给工业管路、反应釜等设备拍CT,查病因。
此前,乳剂生产的高精度关键控制设备———溴离子浓度传感器完全依赖进口,采购成本高,稳定性差,经常影响生产和研发进度,是困扰企业生产的“卡脖子”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难道我们不能生产自己的设备吗?在现实困局面前,2020年10月,张宏伟要自己生产设备的想法得到了公司的支持。
提起研发的过程,张宏伟笑着坦言:“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抱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心态,张宏伟到处请教专家、跑遍保定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张宏伟和团队一起从基础学起,一点点摸到了“门道”,半年后终于研制出了第一代溴离子浓度传感器。虽然指标无法实现完全替代进口,但从无到有的突破给了团队极大信心。
此后,张宏伟一边总结经验一边调整,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终于在2021年12月研制出第二代溴离子浓度传感器并投入生产。
在实验室,张宏伟向记者展示了他研发的溴离子浓度传感器。“进口设备很‘娇贵’,要一万元左右,而现在的零部件在市场上就能买到,只要80块钱。”张宏伟告诉记者,新的传感器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解决了乳剂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性能。
匠心 传承
传帮带年轻人,“90后”已成中坚力量
“目前在医疗和工业领域,胶片应用广泛,正因为应用广泛,所以要将先进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张宏伟介绍,2020年以他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既然承担了这份职责,我就会全力以赴,把我所负责的工作做好做强。”
而在不断创新突破技术难关的同时,张宏伟也不忘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因为不适应太黑暗的环境,大家难免会有点害怕。”张宏伟说,刚入职的年轻人第一次进暗室的时候难以适应,他就陪着一起进去,握着他们的手腕,脚底下一起慢慢挪动,每走一步告诉他们放置的是哪些器材,一点点摸索暗室内的布置,直到他们能适应在微弱红光下独立完成试验。
多年来,张宏伟所在班组的成员更替几十人,以老带新、轮岗交流,具备一专多能的人员达到80%以上。目前,张宏伟所在班组现有十余名成员,“80后”“90后”的年轻人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在成为生产中的中坚力量。
送给青年的一句话
2002年8月,张宏伟从河北化工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国乐凯黑白厂乳剂车间(现乐凯医疗影像乳剂车间),一直从事银盐乳剂的生产与技术工作。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且做到极致。”这是张宏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也是他常常对班组成员说的一句话。
每一次成功突破的时刻,都是藏在每一次推倒再重来的实验里。常年的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倦怠,攻坚克难的过程也许困难、枯燥,但是成功后的自豪感,足以冲刷掉疲惫和烦恼。
他希望年轻人要常勉励自己不断地去突破,寻找细微之处的亮点,珍惜、享受成就自我的过程。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李萌、张曲波
图/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