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县青兰镇韩堡定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张高高悬挂的全村福瞬时闯入眼帘。小到抱在怀里的娃娃,大到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全村400多口男女老少齐聚村休闲文化广场,“照”出幸福、“照”见和美。
“这张照片是2018年春节,大年初一拍的,乡亲们趁着团拜,在刚修建好的休闲文化广场合影,很有纪念意义。”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利特地从县城请来专业摄影师,在他看来,能拍下这张照片实属不易、格外珍贵。
因为,在这张照片背后,是一段充满酸甜苦辣的乡村故事……
景县地处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锅底”位置,灌溉难、用水难,曾是不少村庄的大难题。韩堡定村也不例外。2014年以前,全村1100亩耕地守着4眼机井,轮灌一遍少说也得20多天。如果赶上水位下降或水泵损坏,就得一个月开外了。
“庄稼人都知道,农时不等人。拿当下刚种的玉米来说,早种1天,就能早熟7天,所以能不能及时浇水,直接影响收成。”张春利回忆,曾经一到灌溉时节,村里就会上演“抢水大战”,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全出动,有的清理垄沟,有的守着井口排队,费时费力不说,邻里间常为“谁先浇地”发生矛盾。
2014年开始,韩堡定村被景县列入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项目试点和高标准农田项目试点。随即,村支书张春利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村南的废弃坑塘扩挖整修,变成了一座可蓄水1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随后,将村东马家渠的地表水引入蓄水池,再通过防渗管道与农田相连,真正打通了从水源到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看,这就是俺们村的‘宝库’,可以保障7家同时浇地,全村176户,轮灌一遍只用7天,省时又省力。”为了亲眼见证蓄水池的实力,张春利带记者来到热浪滚滚的麦茬地。村民高序根正在浇地。他拧开位于地头的出水阀门,水带瞬间“鼓肚”、水流喷涌而出。“以前用机井,浇一亩地一次要花60块钱,现在用地表水只要30块。关键是水质更好,庄稼‘喝’得饱、长得壮、产量高,哈哈!”
自从灌溉难题解决后,乡亲们不再为保“饭碗”坏和气,家家户户增产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张春利还带领村民搞起特色种植,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投资建设烘干车间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村里的环境也越变越美。走在韩堡定村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错落有致的灰瓦民居,古香古色的文化长廊,充满格调的街头小景,仿佛令人置身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在修建休闲广场、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该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如今,韩堡定村被河北省农业厅评为“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村党支部被河北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先进基层党组织”。曾频频上演“抢水大战”的韩堡定村早已脱胎换骨,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再看那张全村福,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笑靥如花的淳朴村民,未来可期的坚定目光,足以交织成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