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灯火通明,作业车辆的轰鸣诉说着枢纽的繁忙,驰骋在亚欧大陆的“燕赵钢铁驼队”在这里启程、抵达。
6月28日上午,一辆满载11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发车,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杜伊斯堡等欧洲城市。不远处,橙红色的龙门吊紧张作业,转运卡车往来穿梭……为当天另一列前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中欧班列作准备。
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石家庄国际陆港让高邑这个内陆小县城,成为京津冀连通“一带一路”的重镇。不沿边、不临江、不靠海的地理区位,再也阻挡不了石家庄对外开放的步伐。自2018年6月29日首列中欧班列发车以来,刚过完“6岁生日”的石家庄国际陆港,已快速发展为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成为省会对外开放的地标。
“货运量增长得非常快。我们现在作业都是三班倒,随时待命。”石家庄国际陆港场站调度员崔子良正忙着发车前的巡检,核对箱号和车号是否匹配等,最后再和铁路货运联系,申请拉车。像这样的中欧班列,他每天都要送走1至2列,不过,仍一“仓”难求。
6年来,石家庄国际陆港全力创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开行中欧班列1600多列,累计带货超16万标箱,货值300多亿元,拓展的17条国际线路,覆盖欧洲、中亚、东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区域发展的“+石欧”班列辐射整个京津冀;海铁班列“一单制”通达全球各大港口,实现陆海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石家庄国际陆港编织的物流网络,将石家庄乃至京津冀与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断跑出互利共赢“新速度”。
在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看来,如今的国际陆港已是“燕赵钢铁驼队”的“最强中枢”——
向东,海铁联运顺畅出海;向西,中欧班列连通中亚和欧洲;向南,班列乘势RCEP覆盖东盟;向北,钢铁巨龙纵贯中蒙俄经济走廊。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石家庄国际陆港加快了京津冀对外开放的步伐。
今年3月21日,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了首列由石家庄开往塞尔维亚的中欧班列。短短一个多月后,通往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中欧班列即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物流是研判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推动班列常态化开行的,正是旺盛的国际贸易需求。
“现在运输的货物品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石家庄国际陆港国际班列事业部经理李江娜说,从日用品、白色家电、机械设备,到光伏产品等出口“新三样”,早已是中欧班列的货运“常客”。
此外,在海关和铁路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国际陆港推行“铁路快通”、预约通关、预约查验等机制,不断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如今,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成为京津冀大宗出口的重要枢纽。”李江娜说。(记者 吴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