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简称“雄安自贸试验区”)设立4年多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平台建设和项目招引为抓手,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特别策划《改革“试验田”一线行》,今天一起走进雄安自贸试验区,感受未来之城如何跑出开放“加速度”。
在雄安新区智能网联运营中心,记者见到北京石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宿海时,他正和同事们研讨在雄安自贸试验区建立石英材料研究院的进展情况。“雄安自贸试验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政策支持和业务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他告诉记者,未来他将担任研究院副院长,职务上的变化源于企业在雄安产业布局上的调整。“在未来的业务开展中,企业将继续依托自贸试验区的优势,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科技研发带动企业发展,打造石晶光电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北京石晶光电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
北京石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石英晶体材料生产研发的龙头企业,于去年11月将总部迁移至雄安新区。作为外向型企业,每年有近三成的产品出口到德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今年1月,雄安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后,让企业更加坚定把核心研发和出口业务向雄安加速集聚。
雄安综合保税区
“在雄安综保区,我们享受到了海关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实现报关、查验、放行等环节的一体化,使我们的进出口业务更加顺畅,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我们出口日本客户的15万晶片于2月24日在雄安综保区实现首单业务顺利通关,截止6月底,公司已在综保区累计出口50单,实现出口收入700余万元。”宿海介绍。
雄安综合保税区
平台支撑,让外向型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雄安综合保税区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雄安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正在加速释放。
从雄安综合保税区向东北而去,便是雄安自贸试验区的昝岗区块,这里也是雄安自贸大厦所在地。一个月前,这里迎来了首家入驻企业。
雄安自贸试验区
“以自贸大厦第5栋为例,第3层已经有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一家国际展览企业以及雄安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入驻,第5层有中国商联会易货分会等协会意向入驻……”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杨卓明介绍,雄安自贸大厦在招商引资上,将聚焦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自贸区、综保区特色业态,以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和机构,打造产业生态聚集地,推动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与自贸相关的开放型企业在这里能够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足不出楼就可以享受到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
河北台记者李亚玲采访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杨卓明
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雄安自贸试验区在加快平台建设的同时,持续优化高品质营商环境,为片区内企业发展“增动力”。华能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在这里注册的国有外资企业,2021年落地之初,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就与企业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全力服务企业在雄安发展。“雄安自贸委和我们定期举行磋商交流,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可以说对公司从设立到起步再到壮大发展,都有系统性的政策支撑。”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扬告诉记者,企业扎根雄安3年多来,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累计签约合同额超110亿元。
结合开放型企业的实际需求,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的三十二条政策措施》《关于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金融开放措施》等支持政策,为开放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雄安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示范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
在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营业网点,中电建雄安建设发展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杨辉正等待审核最新一笔绿色贷款资金。得益于雄安自贸试验区创新的绿色信贷前置认定新模式,他们承建的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还在建设中就已经有80多亿元绿色贷款资金陆续到账。“新区的绿色贷款额度大、利率优、放款快,尤其是创新性地将绿色信贷认定前置到项目开始建设前,帮助企业提早享受优惠政策。”
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正在办理相关业务
在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赖朝勇看来,绿色信贷前置认定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信贷投入和绿色建筑认定期限错配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政策空白,还成为利用绿色金融手段创新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截至到2024年6月末,我行累计支持了雄安新区13个重点绿色建筑项目,为11个建设单位累计投放绿色建筑贷款超百亿元,有力的支持了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赖朝勇说。
立足金融创新先行区的发展定位,雄安自贸试验区围绕金融开放、科技、监管、服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一批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在雄安新区相继落地。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处处长张贤介绍,新区已经落地并推进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人民币等国家试点广泛应用,建成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5G智慧银行网点,落地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设资金管理平台、全国首笔碳排放权跨境交易业务等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雄安新兴戎利公司正式落户新区
制度创新深化之际,产业版图持续更新。近日,雄安新兴戎利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新区,成为2024年首家从北京迁移至雄安新区的央企三级子公司。中国新兴集团战略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王奕深告诉记者,公司完成跨省迁移登记和名称变更只用了一周时间。“按照以往经验,办理迁移手续相当于在原有城市注销掉公司,再在新城市成立一家公司,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而在雄安新区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疏解企业能够如此高效落地,是基于雄安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政务协同方面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即北京疏解企业跨省迁移全链条服务新模式,通过“1套跨省市迁移体系”+“N项配套惠企举措”,将企业迁移手续从原来的需要企业往返两地12个部门,转变为迁入、迁出登记机关之间的内部流转办理,企业仅需要通过平台线上申请,即可实现“一键迁移”。
河北台记者李亚玲采访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宋立锋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雄安自贸试验区设立4年多来,已形成35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2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宋立锋告诉记者,经过4年多发展,雄安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新区承接疏解重要集聚地和改革开放重大功能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区内集聚央企机构102家,新设高端高新企业100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超1500 亿元。
记者|河北台李亚玲 实习记者牛文慧、侯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