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村级金融官”县乡村三级金融“专员”模式、完成首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业务办理、“交房即交证”改革实现全面覆盖并常态化推进……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创新成果催人奋进,一幅幅春潮涌动、风生水起的改革画卷在衡水全力铺展。
近年来,衡水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努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改革促创新 释放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
“以前缺钱的时候,这家借完那家借。现在有了‘村级金融官’,能够快捷地办理贷款。用钱方便,利息也不高,真是太棒了!”近日,饶阳县大尹村镇高村村民王金库看着正在建设的5座西红柿种植大棚高兴地说。去年以来,为打造更加便民快捷,推荐审批流程短、时限短的信贷新机制,饶阳县依托“党建+信用+金融”成功经验,创新的“村级金融官”县乡村三级金融“专员”模式,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基层的“最末梢”,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饶阳县共计聘任197名“金融村主任”,向农业银行累计推荐贷款879笔,涉及157个村,推荐贷款金额3.58亿元,授信478笔2.0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需求。
去年以来,我市健全链长制产业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龙头培育,制定26家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差异化帮扶方案,精准制定配套“政策包”,促进重点产业合作和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科技特派团运行机制,选派19名高校院所专家组建故城县摩擦材料产业科技特派团,精准帮扶龙头企业。深入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发放包含了5类52条优惠政策的“大礼包”,进一步提高政策推送精准度、享受优惠便利度。
我市还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坚持“净地”出让,省级开发区范围内的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基本实现“交地即交证”。组织87家企业参加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对接交流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培训22次,培训企业1120余家,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才聚湖城”行动,推进“衡水学子”回归扩面升级,着力打造“桑梓情 心永衡”学子回归品牌,推出“衡水引才新十四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
改革优环境 深挖发展潜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先进,改进工作,营商环境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原以为变更企业名称、法人、经营范围会很麻烦,没想到,仅用两天就拿到了变更的营业执照和印章,税务变更登记同时完成,银行账户的名称变更登记也预约成功了,办事效率真高!”近日,我市完成首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业务办理,当事人鸾裕(衡水)销售有限公司法人葛先生连连称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我市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整合部门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进一步压减办事时长和成本,优化办理流程,实现涉及事项集成办、极简办、网上办、一次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我市制定印发《开展“就近跑一次”改革,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方案》,118个乡镇(街道)、5112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站),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开展政务服务“就近办”,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窗口,依托“一窗受理云平台”,对省级28个主项68个办理项实行代收代办;在县、乡镇(街道)设立窗口,对市级17个主项42个业务办理项提供业务咨询、材料代收等服务,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就近跑一次”。全市已建成精品综合服务站212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00家任务目标。推动“标准地+承诺制”2.0改革扩面升级,平均节约项目落地开工时间60余天。
我市还全面推广“一业一查”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无事不扰”,今年以来,共进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551次,减少检查1000余户次。积极推行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地市平台密切合作,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满足了企业降低投标成本的需求。筛选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大、保护需求强烈的30家企业作为重点企业,量身选派25名知识产权专员。
改革促发展 释放“民生红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市始终将群众福祉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不断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与购房者的房屋抵押贷款、子女上学等密切相关。日前,我市中梁学府小区的业主们,在售楼部喜提新房钥匙的同时又领取到不动产权证。能“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得益于我市推行的“交房即交证”改革——购房者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不动产权证。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覆盖并常态化推进,近百个项目实现了“交房即交证”,直接受益业主近6万户。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户口迁移”联办服务,将不动产登记和户口迁移落户两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通过用户感知直接感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切实将企业、群众经常使用的高频服务打造成“好用”“爱用”的精品服务,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
我市还依托名家工作室、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培育建设公共文化空间70余个。去年,举办河北省首届研学旅游大会,发布全省首个研学旅游产品地方标准,首次发布《河北省研学旅游倡议书》,在全省首次推介“河北省十大研学旅游经典线路”。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全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服务需求。推进19所公办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改革升级版,满足广大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普通教育需求。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将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增强发展信心,劈波斩浪、勇立潮头,持续推出一批牵引性、创造性、标志性改革,蹄疾步稳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衡水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努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改革促创新 释放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
“以前缺钱的时候,这家借完那家借。现在有了‘村级金融官’,能够快捷地办理贷款。用钱方便,利息也不高,真是太棒了!”近日,饶阳县大尹村镇高村村民王金库看着正在建设的5座西红柿种植大棚高兴地说。去年以来,为打造更加便民快捷,推荐审批流程短、时限短的信贷新机制,饶阳县依托“党建+信用+金融”成功经验,创新的“村级金融官”县乡村三级金融“专员”模式,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基层的“最末梢”,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饶阳县共计聘任197名“金融村主任”,向农业银行累计推荐贷款879笔,涉及157个村,推荐贷款金额3.58亿元,授信478笔2.0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需求。
去年以来,我市健全链长制产业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龙头培育,制定26家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差异化帮扶方案,精准制定配套“政策包”,促进重点产业合作和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科技特派团运行机制,选派19名高校院所专家组建故城县摩擦材料产业科技特派团,精准帮扶龙头企业。深入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发放包含了5类52条优惠政策的“大礼包”,进一步提高政策推送精准度、享受优惠便利度。
我市还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坚持“净地”出让,省级开发区范围内的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基本实现“交地即交证”。组织87家企业参加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对接交流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培训22次,培训企业1120余家,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才聚湖城”行动,推进“衡水学子”回归扩面升级,着力打造“桑梓情 心永衡”学子回归品牌,推出“衡水引才新十四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
改革优环境 深挖发展潜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先进,改进工作,营商环境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原以为变更企业名称、法人、经营范围会很麻烦,没想到,仅用两天就拿到了变更的营业执照和印章,税务变更登记同时完成,银行账户的名称变更登记也预约成功了,办事效率真高!”近日,我市完成首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业务办理,当事人鸾裕(衡水)销售有限公司法人葛先生连连称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我市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整合部门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进一步压减办事时长和成本,优化办理流程,实现涉及事项集成办、极简办、网上办、一次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我市制定印发《开展“就近跑一次”改革,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方案》,118个乡镇(街道)、5112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站),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开展政务服务“就近办”,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窗口,依托“一窗受理云平台”,对省级28个主项68个办理项实行代收代办;在县、乡镇(街道)设立窗口,对市级17个主项42个业务办理项提供业务咨询、材料代收等服务,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就近跑一次”。全市已建成精品综合服务站212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00家任务目标。推动“标准地+承诺制”2.0改革扩面升级,平均节约项目落地开工时间60余天。
我市还全面推广“一业一查”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无事不扰”,今年以来,共进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551次,减少检查1000余户次。积极推行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地市平台密切合作,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满足了企业降低投标成本的需求。筛选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大、保护需求强烈的30家企业作为重点企业,量身选派25名知识产权专员。
改革促发展 释放“民生红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市始终将群众福祉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不断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与购房者的房屋抵押贷款、子女上学等密切相关。日前,我市中梁学府小区的业主们,在售楼部喜提新房钥匙的同时又领取到不动产权证。能“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得益于我市推行的“交房即交证”改革——购房者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不动产权证。目前,这项改革已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覆盖并常态化推进,近百个项目实现了“交房即交证”,直接受益业主近6万户。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户口迁移”联办服务,将不动产登记和户口迁移落户两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通过用户感知直接感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切实将企业、群众经常使用的高频服务打造成“好用”“爱用”的精品服务,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
我市还依托名家工作室、文化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培育建设公共文化空间70余个。去年,举办河北省首届研学旅游大会,发布全省首个研学旅游产品地方标准,首次发布《河北省研学旅游倡议书》,在全省首次推介“河北省十大研学旅游经典线路”。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全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服务需求。推进19所公办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改革升级版,满足广大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普通教育需求。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将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增强发展信心,劈波斩浪、勇立潮头,持续推出一批牵引性、创造性、标志性改革,蹄疾步稳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