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一线记者讲故事 | 长城儿女情

时间:2024-09-08 12:49:32  来源: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张涵硕

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涵硕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营乡有一个小山村,村头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字——知耻。当地村民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块石碑?这“知耻”又从何而来呢?

河北省卢龙县刘家营乡小山村门口的“知耻”碑。资料图

1976年唐山大地震,村子周边的长城坍塌过半。和长城一起倒塌的,还有村里那些老旧的房屋,而城墙坍塌后的长城砖,则成为村民们重建房屋的主要材料。这之后的几年里,他们开始习惯性地向长城索取,于是村里的院落、房屋,甚至是厕所、猪圈、鸡窝都是用长城砖砌成的。这么做,在当时或许是生存所迫,但多年后,却成为人们心中难以言说的痛,而这便是他们知耻的由来。那些年,类似的情况在长城沿线时有发生,盗取砖石、刻字留名,甚至掘墙修路。一次采访中,长城守护员老张和我说:“看那边的敌楼,当年被人拆了,里面的铜钱、铁箭头都是成麻袋地装。八麻袋,整整八麻袋啊,全都卖了破烂,连那些用来烧火的罐子也被人拿去腌了咸鸭蛋。”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黄崖关……如今这些闪亮的名字,在当年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这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长城保护,刻不容缓。

就在这时,新闻工作者站了出来。1984年,《北京晚报》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启事,号召全社会共同捐助修复长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习仲勋亲笔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保护长城、爱护长城,奉献爱心、捐助善款”的活动,神州大地上的这场活动也让保护长城继续推进。

绣满名字的红绸。资料图

在整理那段素材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很多感动的故事。画面中的红色绸缎上绣着一排金黄色的名字,这是吉林省长春市平阳街小学五一中队的全体同学。孩子们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启示下组织了捐款,并把家乡的泥土和这条绣满名字的红绸一起寄到山海关。一位曾参与山海关修复工作的老人告诉我,这条红绸当年就悬挂在老龙头重新修复遗址最高的那根竹竿上,他们用这种方式让所有人再次见证了巨龙的崛起。40年后的今天,我们携手多地的新闻界同仁,踏上了一场寻访之旅。我们期待再次找到这些用稚嫩双手绣下名字,并寄出泥土与红绸的孩子们,期待和他们再次相约在长城入海处的地方,期待与他们共同回望那段光辉岁月。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印制的观光券。资料图

在和这些当年的亲历者们面对面交流时,他们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在打动着我们。当年募捐处收到的捐赠是一分一分、一毛一毛叠加起来的,有人捐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有刚结婚的新人捐出了自己的嫁妆;还有那些不愿留下姓名的人们,在捐款单上写下这样的名字:长城儿女、普通一兵、共产党员。还有人来信写道:“我们愿做万里长城的一块砖,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修补祖国的万里长城。”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在那个电梯还是稀罕物的年代,专门印制了1毛钱1张的自动扶梯观光券进行义卖,短短20多天,7万多人捐款7000余元,这些善款全部用于了长城的修缮工作。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年来,长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与此同时,卢龙县的那座小山村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村民们在“知耻碑”上刻下:“明耻辱 警后世。”如今,这座用长城砖砌成的村落也已成为长城文化的一部分,觉醒的村民从1984年至今再没动过长城一块砖。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长城脚下的村民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过上了热气腾腾的生活。

“知耻”碑、“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纪念碑、“长城保护”石碑,这些碑刻在历史的长河一起汇聚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这丰碑,经历了岁月的迁徙历久而弥坚,它仍然在向我们诉说着,在那个改革春风中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中华儿女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曾经做出了哪些努力。

每次外出采访,我都会买个当地的冰箱贴,这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冰箱贴,不仅是一份收藏,更是我们过去10年“长城行”足迹的见证。《长城之约》《行走长城村落》《长城两边是家乡》这一部部的新闻纪录片便是我们留给未来的一份历史底稿。

2017年,我成立了少年长城志愿保护小组,和家人一起制作了长城修复过程的动画视频,也成为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一名义务媒体讲解员。一位外国友人在穿过山海关巍峨的城门时曾和我感叹说,原以为长城是一堵封闭的城墙,没想到它竟是一扇敞开的大门。没错,它就是一扇开放的大门,引领我们迈向无限可能的未来,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今年40岁,是伴随长城保护成长的一代人,也是台里第二代行走长城的记者。如今,新一代的记者们也开始披挂上阵,他们手持无人机,携带着更加轻便的拍摄设备,操作着全天候在线的新媒体发布平台,以更加青春洋溢的方式,向全世界推荐长城、介绍中国。我们会把长城的故事,把中国的故事,一代代地讲下去。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