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19日电(记者王美祺、龚璟璐)草木苍翠茂盛,池水碧波荡漾。走进河北雄安光大生态产业园一隅,环境优美的“花园”之下竟是一座地下垃圾焚烧处理厂,排气的烟囱也摇身一变,成为高达120米的观光塔。
“令人震撼!”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香港学生叶伟韶是第一次来雄安。“种满青草的屋顶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是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也很系统、科学。”
日前,雄安新区开展首都高校“无废城市”系列研学活动,先后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约150名师生,分批走进河北雄安光大生态产业园、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规划展览馆、悦容公园、环卫北停车场等“无废细胞”点位,了解新区建设进展。
零填埋、会发电的地下封闭式垃圾处理厂,无害建筑垃圾建造的美丽城市公园,全面智能化数字化的环卫管理体系……在规划初期即融入“无废城市”理念的中国“未来之城”里,各类环保设施让高校师生们耳目一新。
“将垃圾焚烧设施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化‘邻避’为‘邻利’,是我们的一大亮点。”雄安光大生态产业园工作人员冯朝明说,自2023年5月首车垃圾进场至今,依靠焚烧垃圾,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工程项目总发电量已达2.2亿度,上网电量1.5亿度。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雄安新区2019年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被正式列入“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目前,中国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正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此次研学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童昕在两个月内第二次到访雄安。9月初来雄安参与“无废城市”宣传月活动后,她想带更多学生实地走访,了解学科一线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
“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前沿,为城市建设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了平台。”童昕说。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科介绍,新区致力于在多场景构建“无废细胞”集群,在原有“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社区”等十大类基础上,今年7月又印发文件新增“无废医院”“无废邮政快递网点”“无废赛事”三个类别,力争2030年建成“无废雄安”。
在“未来之城”,能够变废为宝的不止生活垃圾。走进容东片区环卫设施北停车场环教展示中心,展厅两侧摆放着不少瓶瓶罐罐,里面是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处理得到的再生骨料,一旁陈列着多种再生砖。
“新区是一个拆迁又重建的城市,建筑垃圾多,处理不当会占据很大空间。”容东片区环卫设施北停车场负责人尹思明介绍,“所以我们建了再生建材厂,把建筑垃圾变为步道砖、盲道砖,重新应用到生活中去。”
尹思明说,枯枝、落叶、草谢、花败等园林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覆盖物,也可以制成代替煤供热发电的物质,不仅耐烧,对空气的污染还特别小。
这座“未来之城”也让更多年轻人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北京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学生欧阳乐泉说,这次研学之旅坚定了她攻读环境政策方向研究生的信心。“我期待着把理想的城市方案真正落地,让政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