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要充分抓住基层群众的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以及群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学懂、弄通、做实理论的基础上,聚焦“讲全、讲透、讲实”原则,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面向基层人民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要秉持“内容为王”理念,宣讲内容突出政治性、建设性和针对性,使宣讲内容“实起来”。要以“小切口”“小视角”聚焦“大道理”“大主题”。聚焦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主题进行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活、讲透,让群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其次,在开展理论宣讲之前扎实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宣讲受众的思想状况,聚焦人民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并做好话语转化,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变为“生活话语”“大众话语” ,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相融合,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借助心理接近性使理论更具“烟火气”,让群众真正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理论宣传的受众,干部和党员是重点,青年是主体,学生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基层理论宣讲同样如此,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首先要积极拓展基层理论宣讲阵地,充分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广场、公园绿地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场所,打造宣讲“流动课堂”,通过“文艺+宣讲”“志愿服务+宣讲”“党课+宣讲”等形式,在为人民服务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文化活动中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让理论宣讲讲在“出新”中“走心”。要立足阵地资源禀赋,充分挖掘本土特色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收集整理蕴藏其中的故事,把最经典、最精彩的内容提炼出来,用鲜活的“本土话语”讲述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使大道理更加具有感染力,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宣”出特色、“讲”到深处,提高宣讲活动的感染力。要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开拓理论宣讲新阵地,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开展线上宣讲,以网络直播专场宣讲、融媒体理论宣讲产品、微视频等形式打造阵地宣讲品牌及文化IP,切实将“大讲堂”与“微阵地”相结合,形成理论宣讲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