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城区街道高头村,一座座现代化的蒜黄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金黄的蒜黄鲜嫩欲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收割、捆绑、包装。不一会儿,一捆捆金灿灿的蒜黄便被整齐装箱,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批蒜黄是保定客商定购的,价格每斤能达到4元以上。我们得赶紧打包装箱,尽快发货。”高头村蒜黄种植大户姚东军介绍,他现在种植18个大棚蒜黄,每个大棚占地1亩,一茬蒜黄产量可达3000多斤。
过去,高头村的蒜黄种植主要依靠地下棚,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挖坑种植,蒜黄季结束后再将坑填平。后来,种植区域扩展到责任田,用玉米秆搭建棚顶,但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时,仍需格外小心,以防棚顶坍塌。
为改善种植环境,提升品牌效益,2021年,高头村成立定州市巨营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蒜金黄”品牌商标。合作社积极打通资金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通过不断探索先进种植管理技术,使蒜黄品质得到持续提升,深受客商青睐。如今,高头村种植的蒜黄,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现在的新棚不仅不用担心雨雪天气导致的漏雨或坍塌,还能通过先进技术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既节省了人工,又提升了蒜黄的品质和产量。”姚东军说,在适温条件下,20—25天蒜黄就可以收割,从第一年10月到第二年3月的整个种植期内,可以收获5—7茬,市场行情稳定,收益可观。
目前,高头村的蒜黄种植面积近300亩,建有大棚270余个,产出的蒜黄色泽艳丽、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加之“蒜金黄”品牌的规范化运营,高头村蒜黄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形成了集生产、包装、冷藏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一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高头村的蒜黄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