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水泥路环绕“幸福村”

时间:2013-09-05 13:54:41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庞佳艺
记者杜宪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脑海中萦绕着这熟悉的旋律,笔者来到著名作曲家张寒晖的故乡───大鹿庄乡西建阳村。只见街道宽敞整洁,房前屋后干净利落,一条条新铺的水泥路环绕着整个村子。
西建阳村有1000多户,4000余人,村民收入以种庄稼和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西建阳村“两委”班子鼓足干劲儿定下目标:虽然咱家底儿不厚,但改造标准不能低!他们首先对电网进行了改造,更换了旧电线和变压器,保证了村民生活和农业的用电需求。紧接着,为解决村内排水问题,投资3万多元,修建了一条800多米的排水沟。“虽然今年雨水大,可因为有了排水沟,村里道路就没存过水!”这是当地群众的一致反映。
百姓生活好不好,先看居住环境美不美。为解决村内街道脏乱差问题,村“两委”干部带头和村民一起清垃圾、搞卫生,利用10天时间,动用翻斗车3辆、铲车1台,清理多年积存的砖头、柴草、垃圾等杂物13000多方。把村内主干道和文化广场等场所卫生,承包给了聘用的6名保洁人员。同时,实行农户对自家房前屋后包秩序、包维护、包卫生的“三包”制度,建立起长效保洁制度。
“要想使村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只清垃圾还远不够。”村党支部书记武俊彦这样跟“两委”班子说。为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村“两委”干部又开始对村内私搭乱建进行彻底清除。“文明大道是我们村的主街,有些村民在自家门前搭个棚子做买卖。”武俊彦介绍着,“拆除私搭乱建等于断了老百姓的财路,大家肯定不容易接受。”为了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开始村民不理解,说他们是“胡糟八闹”、“瞎折腾”。“我知道,大伙儿做买卖都不容易,可你这地方儿占的是村里的道,咱搞环境改造,就是为了让大伙儿生活得更舒适,路宽敞了,大家走着也方便……”就这样,一家挨一家苦口婆心地劝导,细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群众的态度有了转变。村委会主任石振江带头拆除了自家搭建的超市棚子,村干部的举动赢得了群众信任,很快各家各户相继拆除了自建的棚子。
村民石炼军家有2万多块儿砖头堆在街边,村里对街道两侧违规建筑进行治理时,他雇人用两天时间把砖头全部清理干净。他说:“看到俺们书记主任的行动,大伙儿还怎么好意思不动呢!”从8月初开始,西建阳村仅用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对村内违章建筑的拆除清理,共拆除违章建筑6处、地泵2个,清理两侧树木80棵。
走在村内街道上,“轰隆隆”的搅拌机声传来,只见几名村民正在定桩、放线,道路施工现场十分繁忙。据石振江介绍,这条道路是通往大渡河的主干道,全长900米,其中700米为上级拨款修建,其余200米为村里自筹2万多元修建。村民田志辉说:“以前这路坑坑洼洼,下雨之后更难走,稍不注意就陷在里边,修好路后出门就方便喽,真是称了老百姓的心!”
“清理垃圾、清理残垣断壁、安装路灯、绿化街道、硬化道路、美化墙体……”这是武俊彦给自己制定的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明细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俺村穷,穷村得想‘穷’办法,花钱就得多算计,先清理残垣断壁,为其他工程创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路面硬化放在水、电等工程之后,可以避免再挖道路。”
接下来,村里还要对道路两侧围墙进行粉刷美化,墙头铺上红瓦,对130户房顶进行改造;还要安装60盏路灯,完成街道亮化;栽种法国梧桐,对街道两侧全部绿化……一项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西建阳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责任编辑:
下一篇: 浓墨重彩绘宏图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