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专题 > 北京冬奥会、残奥会>>

精心护航冰雪之约

时间:2022-01-12 15:5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赵泽众 王伟宏

视频摄制:杨爽 张昊 赵泽众  视频来源 受访者提供

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王伟宏

阅读提示

赛会服务保障的高水平,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张家口赛区,一支支训练有素的服务团队严阵以待,全程护航,确保交通、安保、住宿、餐饮、医疗等工作良好运行。

他们中,有的是“电靓冬奥”的电力保障者,在场馆内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零差错保安全;有的是兼具滑雪和医疗技能的医疗保障者,为运动员提供第一时间的雪上救护;有的是受过专项培训的志愿者,从赛事服务到后勤保障,从比赛现场到奥运村,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4分钟内到达运动员身边”

1月3日,在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北京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进行了冬奥会开幕前的最后一期滑雪救援演练。

医疗保障是安全办赛必不可少的一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李亚洲,是北京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云顶队队长,也代表着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进入云顶队之前,李亚洲是一位有着8年雪龄的滑雪爱好者,参加训练后,他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救援需要专业的滑行技巧。和日常滑雪运动中追求速度、美观不同,他们要在特殊工作通道中做到快速的同时确保稳定和安全。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赛时如果发生运动员摔伤事故,医疗保障队员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运动员身边,做伤情评估和急救处理。

“4分钟内到达运动员身边,10分钟清场是对救援队的基本要求。”李亚洲说,“出现伤情,赛道两侧NTO(国内技术官员)首先汇报情况,待裁判长发出‘暂停比赛,救援队进场’的指令后,就近点位滑雪医生随即携带装备出发,真正留给救援人员滑行抵达的时间也就半分钟左右。”

作为测试赛调度组长,4分钟的时间内,李亚洲需要快速反应,根据手台信息确认运动员受伤的位置靠近哪个FOP点位(比赛场地医疗点),准确通知最近的滑雪医生快速进场,对受伤运动员进行验伤、救治。

没有缆车,没有雪橇,也没有摩托,李亚洲和队员们要踩着滑雪板,背着15公斤急救背包,快速滑到运动员身边。“这就需要把滑雪练得跟平时走路一样。”李亚洲说。

2021年11月22日下午,测试赛比赛的前一天,云顶医疗救援队按计划和雪场巡逻队在运动员赛场集合,提前查勘雪道和熟悉FOP点位。

当天,赛场体感温度在-30℃左右,风速7-8级,能见度极低,面镜、头罩都已结出雪霜,摘下手套拍摄视频十几秒手指便被冻得麻木、失去知觉。雪场压雪车仍在作业,工作雪道极不平滑,跟着巡逻队摩托车的灯光滑回医疗站已是华灯初现。

赛前时间紧迫,但李亚洲和队员们冒着风雪,成功进行了运动员重度损伤演练。

2021年11月27日的测试赛比赛过程中,赛场运动员出现伤情,接到指令后,医疗救援队迅速反应,第一时间通知第4点位滑雪医生,经过与巡逻队通力合作,圆满完成医疗救援任务,得到了国际雪联的高度赞扬。

“这次测试赛,滑雪医生收到命令从FOP到抵达百米外的受伤运动员身边,仅用了十几秒。”李亚洲说,“从滑雪技术上来讲,现在云顶队所有队员都通过了测试,保证4分钟内背负急救背包到达运动员身边,确保赛时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实现冬奥会从延庆赛区到张家口赛区转场只需一小时!”为了这个承诺,太子城收费站组建了一支“冰凌花”冬奥服务团队。

之所以取名“冰凌花”,是因为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下除雪,大家的帽子、睫毛上常会凝结出一个个冰凌花。

“2021年11月22日是测试赛参赛队伍报到日,太子城收费站迎来首支冬奥车队。这是第一次正式‘考试’。”“冰凌花”冬奥服务团队成员孔雪说。

“奥运车辆经过上一个服务区时,太子城收费站就能监测到车辆信息。”孔雪介绍,按照制定好的通行方案,太子城收费站提前做好奥运保障车辆和社会车辆分离,奥运保障车辆通行奥运专用车道,社会车辆通行103、104车道,确保专车畅通。

“以往车辆通过高速收费站时,无论是ETC车道还是人工收费车道都会有短暂的停留,我们要把这个时间给节省下来。”孔雪说,“我们手动抬起冬奥专用车道栏杆,车辆行驶至收费站可以车速不减、车辆不停地快速通过。”

“哪个环节都不能有纰漏”

2021年12月1日,“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电力副经理肖寒和同事穿梭于供电设备之间,开展常规巡检。他们每天从半山腰爬到山顶,往返于裁判塔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顶端,每两小时巡检一次,一天要走约6公里。

肖寒是唐山供电公司最早被派往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开展保电工作的员工之一。自从来到冬奥赛区,他就将自己的微信名片加上了“跳台NRG(电力领域)”。

“雪如意”在2021年11月进入用电保障阶段。负荷摸排是“雪如意”电力保障团队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当时崇礼地区的日平均气温为-20℃,肖寒和同事坚持每天巡检场馆沿线配电设备3-4次。

“‘雪如意’内部一共有325个房间,冬奥会赛时每个房间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我们都必须心里有底。”肖寒说,电力保障团队正在对“雪如意”内部房间进行永电部分的负荷摸排和处缺。临电部分建设完成后,他们也开展了临电部分的负荷摸排。所有的摸排数据,都将录入智慧监测系统。

肖寒介绍,冬奥赛事保障用电要求非常高,“裁判计时、赛事照明、媒体转播,哪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哪个环节都不能有纰漏。”

“雪如意”电力建设过程中,采用了ATS(自动转换开关电器)、UPS(不间断供电电源)等多种高科技供电技术,以确保这个标志性工程“零停电”,甚至是“零闪动”。

“即便出现停电,场馆特别重要电力转为电池供电,实现永不断电。”肖寒说,“冬奥供电必须安全可靠,这不是口号。”

2021年12月17日,崇礼核心区奥运村消防站的队员们在进行日常巡逻。

随着冬奥脚步的临近,张家口赛区的消防保障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消防部门加紧巡查各个场馆、修订灭火救援预案,并进行相关实战演练,全力保障冬奥消防安全。

“我们要求在三天内熟悉和掌握建筑物内所有建筑结构,做到蒙着眼都不能走错房间。只有这样,当火灾中出现浓烟导致视线受阻时,我们才不会迷路。”奥运村消防站指导员邹瑞说,为确保实现目标,每次建筑熟悉工作结束后,站里都会随机进行抽查,被抽查的消防员必须画出每层建筑的房间布局等,还组织消防员蒙眼进入建筑内部进行现场实操。

所谓建筑熟悉,就是消防员对建筑层数、结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消防控制室人员值班和设备工作情况、强(弱)电井线路敷设和封堵情况、末端供水压力、水泵接合器数量及位置等涉及灭火因素进行熟悉,并制定灭火预案,即便日后出现消防员更换也有预案可供参考。

邹瑞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云顶场馆群进行的一次消防救援演练。

“那次实战演练持续时间很长,前前后后开展了将近两个月。演练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等场馆为目标,开展沙盘推演和想定作业,实战演练一遍遍地进行,每进行一遍,灭火救援预案就修订完善一遍。”邹瑞说,“具体来说,就是假设一个场馆发生火灾,应该如何进行救援,包括搜救、堵截控制、内攻灭火、排烟散热等作战环节深化技战术研究。”

“演练的时间从每天早上7点半到晚上9点,演练任务最艰巨的几天,基本是凌晨3点才结束,返回后早上7点半再次到位,这对人员和装备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邹瑞说。

当然,辛苦的演练换来了不错的成绩,那次消防演练得到可应急管理部消防局的肯定。

“做最专业的志愿者”

2022年1月1日,元旦假期,张家口职教中心的体育教师张蔓还在忙碌着。

她于2021年7月被抽调到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任新闻工作间主管,负责辅助各家媒体开展转播、摄像及文字采访工作。

“冬奥会的新闻报道及转播工作非常专业,我并没有相关经验,刚开始‘压力山大’。”张蔓说,为此她“恶补”英语和新闻业务知识,早起晚睡,熟记相关专业术语,掌握了新闻报道及转播流程等相关知识。

彭薪樾是河北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语言专业志愿者,她负责所在场馆口译服务以及指定语种的面对面语言辅助翻译服务。

“在场馆内一般为响应式服务,任务来得急,且自身无法选择。”彭薪樾说,“赛时,语言专业志愿者需要在场馆关键区域为工作人员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应急的协助交流服务。”

“要做最专业的志愿者。”彭薪樾说,“作为一名语言专业志愿者,除了需要学习语言专业类知识,还要学习包括北京和张家口的历史文化、比赛项目设置明细以及志愿者相关礼仪、相关法律常识等冬奥通用知识。”

2021年12月1日,承德医学院团委副书记张静敏带领28名学生志愿者,到张家口赛区参加“相约北京”2021/2022系列测试赛——2021/2022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和北欧两项洲际杯赛事志愿服务。

他们主要从事兴奋剂检测陪同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负责赛后把运动员引导到兴奋剂检测站接受检测。而在测试赛比赛接触运动员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冷静处理。

“场馆的考核,让志愿者们认识到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面对不懂的路线和流程,学生们会不断提问并熟记,重新整理笔记,并将各自的问题和经验与队友分享交流。”对学生们在测试赛中的表现,张静敏很满意。

从起草志愿者储备人员招募通知,到组织四轮面试选拔、开展培训,张静敏全程参与其中。打铁还需自身硬,张静敏珍惜着每次学习机会,她先后两次参加共青团河北省委举办的河北省迎冬奥志愿者骨干交流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在学校,张静敏组织开展了共计23次的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反兴奋剂专业知识和陪护员岗位培训。

在赛会志愿者之外,还有很多城市志愿者参与到冬奥服务中。

“努力没有白费,作为城市志愿者感觉更踏实了。”2021年10月15日,张家口学院翻译专业大三学生谢东财,拿到了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让两个月前刚成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城市志愿者的他颇为兴奋。

“张家口作为冬奥之城,街头巷尾、商场景区的英文标识正确与否,既是‘面子’问题又是‘里子’问题。”谢东财说,经常参与英文标识纠错活动的志愿者有近百名,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走街串巷,走进景区、商场、医院、餐厅等重点区域,用手机拍下所有看到的英文标识,并进行整理、识别,如果发现拼写错误、老化掉漆等问题,会立即反映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组织改正、换新。

“张家口的冬天长,在外进行纠错时非常冷,但想到能为冬奥之城出一份力,大家都很有热情。”谢东财说,他们计划在北京冬奥会前,把包括崇礼城区在内的张家口城区重点区域全部走完,力争让张家口英文标识“零错误”。

相关

智慧赋能,提升赛会服务水平

“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是一套有智慧的系统,可以助力我们实现冬奥会‘100%绿色电力供应’和‘99.9999%高可靠供电’两大目标。”在位于崇礼的奥雪110KV变电站现场指挥部,国网冀北电力信息通信分公司副总经理娄竞指着墙上的超大屏幕说。

相较于传统的单一业务指挥平台,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最大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将不同的保电场景汇集到一起,构建了一张更为全面的冬奥保电地图,即“电网一张图”。

“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引入数字孪生、图像智能识别、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娄竞说,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会让该平台在冬奥供电保障上更具智慧性与科学性。

所谓“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基础上建造的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这个“克隆体”不仅可以连续进行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还可以提供故障点和故障概率,从而大大增加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的“智慧”。

不仅仅电力,张家口赛区在医疗、赛场、安全、交通、气象等方面采用多项新科技,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全顺利举办。

沿着延崇高速公路刚下太子城收费站,西侧一小片依山而建、随形就势的精巧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延崇高速太子城和平驿站(即太子城服务区),是我省首个高速公路线外开放式生态智慧服务区。在绿树青山的映衬下,整个建筑群以L型向东、向南延展,犹如一只振翅高飞的和平鸽——这也就是太子城和平驿站名称的由来。

“智慧”元素是太子城和平驿站一大亮点。驿站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开展服务区广场车辆规范停靠管理;智慧公厕内设有厕位快速引导标识;不用进入服务区,在智慧亭即可享受免费无线网络、手机充电、信息查询等服务。

在保障场馆运行安全方面,云顶滑雪公园使用了智慧运营管理系统,集成3D全景安全控制台、移动智能哨兵车、身份识别客流分析、无接触式客房智能识别门锁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全方位AI智能安防和全区域自助服务,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全息投影对客流实时管理的滑雪场。

2021年11月22日,在崇礼万龙滑雪场,一名游客在滑雪时不慎摔倒受伤,雪场医疗救护人员第一时间将其转运至雪场大厅的滑雪损伤应急救治处理平台终端设备旁,并快速打开终端设备,通过视频方式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医疗专家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初步伤势诊断。通过终端设备,这名游客的相关健康数据也被适时传至14公里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

“崇礼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赛事,对雪场快速急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我们研发这个平台的初衷。”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副院长杨渝平介绍说。

作为冬奥会定点医院和首个“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基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开展了冬季运动损伤临床生物诊疗技术系列研究,显著提升了冬季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水平。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起赛场、医疗站、救护车(直升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之间的一体化闭环式医疗救治体系,通过云端实时监控、影像资料实时传输一体化等,实现可视化指导救治和调度指挥,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文/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