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守卫生命边缘的尊严

时间:2010-04-20 15:52:14  来源:  作者:

    走近这群特殊的“白衣天使”,你会肃然起敬,你会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本能的感动,因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默默地——

    提起精神病患者,大部分人从心眼里都有一种歧视,很多人眼中的精神病患者一般都有胡乱的行为,肮脏的外表,癫狂的言语。假如自己家里有一个精神病人的话,大都会觉得是一种耻辱。而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在以后的交际、就业、择偶等方面,也大都会受到歧视。然而,在我市精神病医院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把精神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的呵护照顾,为这些本不幸患者的康复竭心尽力着,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位于韩家洼村的市精神病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精神康复于一体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在这里,很多精神病患者不仅治愈了顽疾,还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80后”女天使
    “来,听话,喂喂……”在精神病院的女子病区,主治医生雷超正哄着一位精神病患者吃饭。在这里,精神病患者每天的吃饭、喝水、洗衣服都是大问题,由于患者大多没有自理能力,很多时候都是雷超一口一口的喂,一遍一遍的哄。一次,一位患者刚被接到医院时情绪不稳定,追着她又打又骂,雷超依旧微笑着哄患者,直到患者情绪稳定,肯接受治疗。“在医院里,我是岁数比较小的,所以一些活还是我来干好,虽然辛苦,但是挺有意义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84年出生、在家里是父母心肝宝贝的年轻女孩儿,却每天为病人清洗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衣物,每天都和病人谈心,讲故事,做游戏,心贴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关爱,让很多患者家属感动的流泪。“她比我们真正的亲人还要亲。”一位患者家属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做的还很不够,你看我们的杨副院长,她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超一边为患者擦洗着身体,一边对记者说。
    “电话母子”
    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叫杨京霞,今年34岁,已经在精神病院工作了十余年之久。提起这份工作,她总是微笑着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社会命题,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我们为社会做些贡献是应该的,也是幸福的。”
    杨京霞的孩子刚刚9岁,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就交给了老家农村的爷爷奶奶看管。提起儿子,她总是感到愧疚,由于是院里的业务骨干,大事小事她都要亲自负责。所以,家和医院在她的概念里已经融为一体了。孩子周末放假的时候回家看到妈妈不在,就给她打电话,一边听着孩子呼唤妈妈的声音,一边看着眼前的病人,她总是狠下心来,眼含着泪花留守在工作岗位上。“没办法,毕竟相对其他人我的治疗经验比较丰富,我在这里大家都觉得心里很踏实。我亏欠孩子的确实很多,但我知道他以后会理解我的。”
    由于经常在电话里交谈,儿子对妈妈在家已经不太习惯了。有一次,杨京霞好不容易放假回家,却被儿子的一句话说哭了,“妈妈总也不在家,现在回来反倒不习惯了,妈妈,要不晚上你走吧,不走我倒睡不着了。”这对“电话母子”的故事感动着全院所有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很多人把杨京霞副院长当成学习的榜样。大家不计名利报酬,不计奉献得失,相互理解支持,也造就了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
    生命边缘的尊严
    一位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告诉记者,“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和社会的温暖,我们没有被社会和家庭抛弃,我们会鼓足生活的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好好生活,为社会多做贡献。”
    院长郭明提到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感慨良深,“我们其实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心关怀关爱精神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12>>>>>|
这样既有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也有利于社会和谐。我们的付出是渺小的,只是希望能够守卫这些生命边缘的尊严,让这些患者在治愈出院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自己和正常人是一样的。”
    记者 高龙 刘杰 通讯员 党超
|<< <<<12>>>>>|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