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梦来
“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这种发端于网络的“最美”体裁成为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谦虚含蓄的国人用“最美”褒奖那些感动社会的身边普通人。
为保定抗洪救灾捐款10万元的慈善企业家邢西干、勇救落水儿童的90后少年李佳昊、拾到2.5万元现金和一部手机辗转多次最终返还失主的“韭菜嫂”李占芬、身患癌症却依然坚持在工作一线的全国“最美青工”贾永青……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定州“最美”,影响、感化着全市130万人民的心灵,唤起了努力向善的社会风尚。
一个“定州好人”的出现或许偶然,一批批“定州好人”频频涌现,并将这种社会“正能量”发扬光大,让人忍不住深思───在定州这一片土地上,为何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最美”?
追本溯源,在道德建设的路上,我市更注重的是,如何让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道德模范───正能量的源头活水一个城市的精神决定了城市的气质。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行善举,做善事,是定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年不变的人文底色,更是淳朴善良的定州人民的精神特质。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从2010年开始,我市便组织开展了“十项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按照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标准,将道德模范划分为经济建设、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10项,每项10名。评选活动按照广泛推荐、资格审查、公示投票、审批表彰等步骤严格进行。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评选活动已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知名品牌,产生了包括邢西干、王宗刚、王玉英等5名“中国好人”和孟喜姑、贾永青等“河北雷锋”在内的300多名各行各业道德模范。在一个个道德模范辐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浓厚氛围,涌现出“爱心书店群”、“孝老爱亲促进会”等30多个善行群体。
他们中间既有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典型,也有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典型;既有孝老爱亲,关爱他人的典型,也有不惧危险,捍卫正义的典型;还有重信尚义,诚实守信的典型。
这些产生于中山大地的道德模范,既是“善行定州”的忠实示范者,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继承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
提质扩面───见贤思齐的不竭动力
从4月份月评“定州好人”的开展,到8月1日第三届“十项十佳”百面旗帜评选活动暨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的启动,全市“学先进、争先进,当模范、作表率”的热潮持续升温。
“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善行义举,我们不能只当道德的受惠者和无聊的看客,更应该以这些道德模范为榜样,行义举、做善事。”市民吕建辉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让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传递道德力量?定州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让道德模范引领时代风尚。通过开展“十项十佳”道德模范评选和“每日一善”道德实践活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把评选活动与“燕赵好人”、“中国好人”评选相结合,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在开展活动中体现出来。
让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开展“文明短信”倡新风活动,组织全市文艺骨干以俚言俗语、三句半等形式,用健康、精炼、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创作文明短信;在青少年中开展“手拉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在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及“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活动;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开展定州市青年志愿者“7+1”志愿服务活动,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等。
让道德典型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将近些年我市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编写成书籍、编排成文艺节目,制作成影视作品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充道德模范报告团的队伍,通过道德模范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在全市大力营造崇尚道德模范、热爱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