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次来上海,大城市总是梦幻的存在,13年辞职离开,曾多么天真的以为不会再来上海,可是事与愿违的是,这三年有还是有太多和上海撇不开的关系。对于上海的感情也是从向往、欣喜、意气风发,到最后迷茫厌恶的离开。辞职后的这几年,南北游走去了很多地方,也见了很多人,或许这些经历可以写成很多很多的故事,可是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心智、思想上的成长,就如现在我能客观看待上海,一个又爱又恨的地方,这同样是旅行给我的答案。
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一座城市,有逃离的,有意气风发的,有挥泪告别的。有时候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现在也终于能够切身体会了,而这个回来并不是回到某一个城市,而是回到那个让你心有所归的城市。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但是抛开爱情,我们更应该有一座心有所归的城市,无论我们为生活奔波在哪里,但是这座城市始终是我们要回去的地方,它不一定是故乡,也不一定是父母身边,但是它一定有我们自己真正热爱的人生,我们奔波其他城市,辗转千里也不过为了那真正热爱的人生有所成就。
此刻我在机场候车厅写着这篇文章,是的,我又要回去上海一段时间了,一线城市适合小众,二线城市适合大众,就比如为什么一线城市那么多文艺青年?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就简单的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为了和其他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支付大城市高昂的房租呢?小众者在故乡或是异类,但是在大城市总能找到知趣相投者,这也是我这次回上海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在上海能够组建到自己创业的核心团队,也希望在上海能够学习交流,让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加完善。
一个朋友去北京六年,沙尘暴、干燥、雾霾、寒冷,还有许多天气以为的缘由,令她对北京渐渐失望,可是即便灰头土脸,眼里进沙,风推她走,抬不起头,她还是如此坚定地留了下来,我想北京应该有她舍不得东西,刚刚看到她的朋友圈“在北京的的第1908天,天依然很蓝,晚安!”,祝福她,这个有梦想的孩子。。
普遍的一个观点是:一线城市机会多又相对公平,二线城市潜规则多又讲人际关系。但不要忽略,一线城市的机会可能是虚假机会,人生越往上走,你会发现阶级层次越明显,公平可能是虚假公平―――你以为到了北京更容易名扬四海,其实只是名扬小圈子;你自以为拥有上海的高薪水,一年所余依旧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所有城市皆有潜规则,整个中国都是熟人社会,但没有一个城市的所有机会能被同时屏蔽。不妨反过来看,一线城市在拼智商,二线城市在拼情商。问题只剩下一个,就是你的情商是否高于智商。
不是每个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二线城市。重拾你的生活,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情,而是深思熟虑的放弃―――一线城市不会因失败者的离开而受损,你终须明白,放弃北上广只是你的个人选择,不仅在选择让生活出现一个拐点,还在选择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机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下一代的城市出身。
对我们即将离开或即将前往的那一座城市而言,是建立个性、寻找人性的过程。我希望我们的坚守和离开都心有归属,是自己人生多元化思维下最幸福的抉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