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彦苍作品浅析
谷雨
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官居几品,而在于他有没有情怀,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境界。情怀的宽窄、思想的深浅、境界的高低,是我尊重一个人的标尺。曲阳县雕刻界的甄彦苍老师就是一个让我从内心尊重的人,不仅仅因为他那“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也不只是他首创了中国传统技法的西方人物雕刻艺术,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超常的智慧、朴素的思想和基于人类终极关怀的文化理念。
两大法则。在多次的接触中,常聆听到甄彦苍老师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他那些点点滴滴的思想闪光以哲语和寓言等形式收集在了那本厚厚的《静思录》里。印象最深的,是他归结的主宰人类社会的“两大法则”:利益法则和力学法则。
生物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物质,也就是它自身的利益。这种自私性的获取和占有就是利益法则。这容易让人想到司马迁那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中的“利”似乎只是经济利益,而甄彦苍老师所说的“利益”有着更全面的概括。他说,“利益可分为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正当利益和非正当利益。”这就涵盖了社会活动动机的方方面面,无出其右者。要摄取利益,必然需要相应的能力。例如,人类为了生存需要有生产的能力,动物需要有捕捉食物和逃避捕捉的能力,植物需要有在一定环境下扎根生长的能力等等,这就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力学法则。
人类社会纵横交错,纷纭繁杂,尽管画面庞大,只要用这两大法则的丝线一穿,就能让我们看得清晰分明。自古以来,社会上一切现象,都是从这两大法则中演化出来的,无一例外,这不能不说是甄老师超凡的智慧之思和精深之语。
在对这两大法则的思索中,他有几段精彩的论述:
“就是强盗,拦路抢劫时也会找出‘此山是我开’之类的理由来。‘理’是为利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利益,就有什么样的理由。”
“胜利一词,‘胜’字后面为什么有个‘利’字?可见,胜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利,否则胜就毫无意义了。”
“连老虎都不敢接近的公牛,只要穿上它的鼻子,牧童就能驱使它。”
“让狼决定羊的命运,受害的总是羊。只有让羊决定狼的命运,天下才会太平,因为羊不会吃狼。”
三教合一。在甄老师那座宏伟的雕刻艺术宫里,一进门就可看到大厅中摆放的“中华魂”的雕塑,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一身三头,携手矗立成一座山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雄伟与博大,体现了道、儒、佛三教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演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的文化理念。
宗教犹如一条贯通古今的线,一张覆盖社会的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历史发生着巨大的影响。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那是因为中国的宗教众多,信仰错综,太不统一。但宗教,从来就没有远离过人类社会,对人类社会的思索,自然也离不开对宗教的研究。
甄老师“喜读‘经’、‘哲’,亦深爱览‘史’。”(《静思录》〈我读甄彦苍(代序)〉)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的保姆。宗教的使命就是……达到弃恶向善的目的。”
宗教的巨塔也就是智慧的高山。甄老师的雕塑作品《生存境界》,形象地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阶层:最底层是物欲的大海,人数最多;第二层是知识的森林,人数较少;第三层是智慧的高山,人更少;最上层是觉悟的云端,人极少。他认为孔子是居于第三层,世界在孔子眼中像清晰的沙盘。而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则是居于最上层的人,世界在他眼里是透明的。
“道、儒、佛乃华夏文化的源头。道学以德,儒学以仁,佛学以善,相辅相成,历经沧桑,铸就五千年文明。”这三教已渗入中国人的血脉,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和文化形态。三教合一,把德、仁、善的精神融为一体,早已在民间成为了一种混合的、融通的信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奇异而神秘的宗教。我想,这也许就是甄老师的“三教合一”文化理念的渊源,是他对中国社会和百姓生活细心体察后的思想结晶。
正是他的这种思想,让他的那篇三百多字的《三教塔记》在浙江横店三教塔落成征文中,力压群雄,独树一帜,粲然醒目地刻在了三教塔上。这篇文章与其说取胜于文采,不如说是胜于“三教合一”的文化理念。
终极关怀。甄老师经常向来到雕刻艺术宫的客人展示一组《关爱人间》的雕塑作品,主题雕塑是观音菩萨手执净瓶,瓶中源源不断的水流,冲洗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这组作品体现了甄老师对地球、对自然、对社会精神和人类命运深切的忧患意识,也体现了他对人的存在及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地球上谁最聪明?答案自然是人类。人类掌握着语言和文字,知识上跑的是接力赛,将别的动物远远抛在后面。”
“地球上谁最愚昧?答案也是人类。人类为了填充永远都无法填满的欲坑,正在以科技为武器,疯狂地破坏自己的家园?D?D地球。”
“因此,当前人类最紧迫的任务不是生产财富,保护地球不被毁灭,似乎更为紧要!”(《地球存亡,匹夫有责》)
甄老师创作了一系列这个题材的雕塑作品,这看似一组简单的环保题材作品,深层中却是甄老师对社会良知和人性光辉的呼唤,是对人文精神和文化光芒的渴求,他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珍惜地球,关爱人间。
“读书最怕掩卷思,道入平生感悟时。纷纭世界千千面,经纬脉络几人知。”每次到甄老师的书房,抬头看到这首女诗人和焕赠他的小诗,心中总是感慨万千。大道无垠,思行更远。一个人生活的天地可以狭小,但不能缺少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生存的空间可能是最底层,但精神的方向,一定要在觉悟的云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