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雪浪斋>>

汉代中山文化的重新认识

时间:2015-12-15 10:50:01  来源:  作者: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凯
汉代中山国西倚太行山脉,腹拥华北平原,其都城卢奴(今定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孔道上,南连邯郸,北接涿蓟。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都反映出汉代中山文化中的重商传统。《盐铁论.通有》说中山国“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所谓“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说明中山具有良好的商业贸易交通条件;所谓“好末”“不务本”,同《史记.货殖列传》所说“仰机利而食”基本同义,本是对中山人不务农本的批评之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批评之语反映了当时工商业在中山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末,枭雄刘备起事之初,“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中山国地区有重视儒学的传统。在1973年定州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出土了《论语》《文子》《太公书》等珍贵古籍。汉人事死如事生,这些古籍陪亡人长眠地下,说明墓主生前必是一位喜好读书甚或有较高学术素养的诸侯王。刘修卒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其时距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建议已近80年,所以,八角廊汉墓出土典籍,亦可视作汉武帝之后儒风流布的结果,这也为我们了解汉代儒学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实际上,先秦时期古中山国的灭亡,据说就是与其“专行仁义,贵儒学”(《太平寰宇记》引《战国策》)的施政思想有关。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